对政协河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15号提案的答复
周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落实“双减政策”,推动“武术进校园”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蕴含着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运动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和沧州市政府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在推动校园武术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一、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实现教育公平,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战略。“双减”的同时带来了“双增”,即增加了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和时间,给青少年体育工作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我们要全面落实“双减”政策,通过体育俱乐部进校园、共建运动队、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等多种形式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中华武术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二是开展试点推广。结合我省实际,在沧州、邯郸、衡水等市推广普及太极拳、八极拳、形意拳、梅花拳等民族传统武术项目,并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必修课。
三、壮大武术师资队伍
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和体育教育行政部门持续开展武术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省体育局和省武术协会制定了详细的武术段位指导员、考评员、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体系。省教育厅举办全省体育师资培训、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论文报告会,将武术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沧州市政府每年定期举办市级武术教师专项培训班,越来越多的学校体育教师掌握武术知识。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广大体育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为做好武术进校园推广工作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合理设置武术训练网点
教育是实现武术普及的重要途径之一。我省主要依托教育部门推广普及武术运动,高校武术专业教育、武术传统学校、各级武术馆校、武术练功站点、辅导站等积极开展武术后备人才培养。我省高等院校中,河北体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沧州师范学院、邯郸学院均设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实施武术专业单独招生,肩负着培养高层次民族传统体育,尤其是武术人才的任务。各地市中小学、武术馆校,特别是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邢台市第二十三中学、邯郸峰峰第一中学、保定第七中学、沧州市第二中学、沧州市第五中学、石家庄市光明路小学、邯郸市第十中学等武术传统学校为我省武术后备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发挥了引领带头作用。
五、积极推进武术进校园
我省不断挖掘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充实和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逐步形成了省、市、学校三级管理,必修与选修、规定课和校本课相结合的武术课程教学模式。如沧州市运河区、新华区中小学开发了通臂拳、劈挂拳校本课程,邯郸市大力推广武式太极拳大课间活动,衡水深州市组织开展形意拳课外体育锻炼,石家庄市桥西区开展五禽戏、八段锦大课间活动,以及在全省中小学广泛推行的《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等。沧州市成立武术教材编辑小组,结合沧州拳械特点,精心编写适合青少年习练的沧州传统小太极、小八级、小长拳、小器械简易武术套裤教材,极大丰富了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促进了武术在校园的传承推广与发扬光大。沧州市主城区习练“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和“八极拳”已达2万余人。
六、不断完善武术竞赛体系
省体育局和省武术协会不断完善武术竞赛体系,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武术竞赛和武术文化展演活动,每年组织举行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散打锦标赛、武术段位考评赛、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比赛等各类武术赛事活动。沧州市每年按届次举办全市中学生传统武术项目比赛。我省在举办竞赛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武术文化推广展演活动,组织武术进奥运宣传、扶贫活动武术表演、居家抗疫视频制作等活动,鼓励青少年学生了解武术、参与武术,从而使更多的青少年通过习练武术强身健体、健康成长。
下一步,我省将利用“双减”政策的有利契机,持续推进“武术进校园”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丰富课程内容。二是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认真梳理和整合武术、五禽操、八段锦、舞龙舞狮等我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三是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增加“体育作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河北省体育局
2022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