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邯郸石家庄两市体育局创新竞体工作思路和举措的通知
各市体育局,定州市、辛集市文广新局:
近年来,各市体育局紧紧围绕省运会举办,不断深化竞技体育改革创新发展之路,在优化项目设置、加强后备人才培训、提高医科保障水平、扶持基层业训、促进运动队联办、谋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有效推动了工作开展,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具有参考价值。现将邯郸市体育局谋划推进体育运动学校建设、石家庄市体育局制定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等印发给你们,供学习借鉴。
河北省体育局
2015年1月27日
按:市级体育运动学校是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载体,是市级竞技体育的中坚力量,关乎竞技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邯郸市委、市政府将体育事业作为全市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重点民生工程,以加强市体育运动学校建设为重点,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工作力度,提高经费投入,着力解决发展难题,形成合力抓落实,有效激发了工作活力,全市竞技体育发展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协作。全市重点民生工作调研活动期间,市建设局、规划局、财政局、发改委、教育局、编办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带领本部门相关处室人员亲临一线、现场办公,系统解决了一系列影响本市竞技体育发展的困难和难题,为加快全市竞技体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大力推进场地建设。启动了市体育运动学校场馆设施建设项目,拟定投资800万元新建塑胶跑道田径场、5000㎡的训练馆和运动员浴室,全部工程基本完成;启动了体育运动学校征地工作。各项征地手续目前已经跑办完成,市财政局正在拨付剩余征地资金,待资金到位后即可完成征地后续工作;启动了划船队搬迁北湖工作。项目建成后水面面积可达到4324.5亩。目前已经完成效果图的设计制作,市体育局正在与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共同制定建设方案,计划于2015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二)增加了运动员伙食补贴标准。自2015年起,财政预算中运动员伙食补贴标准实现翻番,达到每年140万元目标。2014年追加的70万元伙食费已经拨付到市体校,今后将根据体校的发展逐年增加。
(三)加大了教练员配备的力度。市编办根据现有运动员、教练员情况,确定了教练员编制问题“分阶段进行、先集中解决最突出的问题”的总体思路,在今后3—5年逐步按项目配齐教练员。目前市编办已经起草出教练员合理配置和分阶段招录的建议方案。
(四)解决了在训运动员的就学问题。市教育局已就2014年的运动员入学问题进行了安排部署。市教育局和市体育局联合制定了《关于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关于保障我市体校运动员就学的指导意见》,将运动员入学列入正常招生计划,确保引进队员和在训运动员实现免费就近入学,并使其制度化、常态化。
(一)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团队。严把教练员选拔关,配齐配强各项目教练员。制定并严格执行教练员管理办法,完善教练员管理制度,强化教练员岗位责任意识,全面推行责任到人以及运动员的训练数量、质量、比赛成绩等与教练员的考核直接相挂钩的捆绑式训练管理体制。
(二)培养一批有实力的强势项目。按照“立足河北、冲击全国、走向世界”的总体思路,制定竞技体育项目重新布局的工作方案,逐步对现有项目进行优化调整,力争用3-5年时间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体育项目和优秀体育人才,切实提高竞技体育实力,为河北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作出应有贡献。
(三)建立一套有实效的激励机制。建立一整套鼓励竞争的项目管理办法,对于优势项目实行动态管理,以成绩作为选择扶持项目的标准,奖优罚劣,激励各项目争金夺银,激发训练的积极性。
按:河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后,石家庄市体育局按照改革创新的总体思路,对竞技体育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了认真思考、谋划,针对竞技体育发展存在的总体实力与周边省会城市存在差距、优秀运动员和优秀后备人才不足、教练员思想不够解放及视野不够开阔等问题,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这个主题,以政策引导发展路径由“以成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发展手段由“单打独斗”向“协同发展”转变,发展导向由“重标重量”向“重本重质”转变,最终实现石家庄市竞技体育由“大”到“强大”的跨越,发挥省会城市的责任和担当,对接《河北省体育局竞技体育精兵战略计划》,制定出台了《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发展规划实施意见》,该意见分为三部分、16条,从调整项目布局、设定考核标准、探索联办运动队、加强政策扶持、强化体教结合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河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9月23日在沧州闭幕,石家庄市包揽了金牌榜、奖牌榜和总分榜在内的全部六项第一,实现了省运会上的“五连冠”。石家庄市竞技体育基础更加巩固、实力更加雄厚。但横向比较,我市与周边省会城市的差距还比较明显。如何通过全面改革、创新驱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转换发展动力,继而肩负起转型升级、跨越赶超重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为顺利实现转型升级,通过全面对接河北省体育局《竞技体育精兵战略计划》,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调整优化项目布局,完善业余训练网络
认真对接河北省体育局《竞技体育精兵战略计划》,结合我市实际,调整优化项目布局。确定田径(投掷、短跳、中长)、射击、拳击、体操、武术套路、乒乓球、赛艇、皮划艇等8个项目为我市优势项目;跆拳道、古典式摔跤、举重、游泳(跳水)等4个项目为潜优势项目。通过“强优扶潜”,力争优势项目尽快实现重大突破,潜优势项目不断成长并向优势项目转变。继续丰富业训点数量和形式,重点“织密”薄弱的县区级业训网络。
(一)结合局属各场校实际,调整场校项目布局。市体育运动学校拟新增乒乓球项目,将柔道项目调整至长安体育场;长安体育场拟新增柔道、武术套路项目,其中柔道项目运动员由无极武术学校负责组织训练和学习;水上中心拟新增橄榄球、田径项目。其它局属场校开展项目暂不作调整。
(二)推行市水上中心负责学生训练和食宿、市第十三中学负责学生文化课教学的合作模式。将部分优势项目适度集中,充分发挥市体育运动学校、市水上中心集中食宿训练的优势,将两校打造成为我市的精品业余体校。
(三)各项目与省队在训练手段、训练方法、人才培养模式、跟踪服务保障上进行全方位对接。安排运动员到高水平运动队跟队训练或代训。加强运动员输送至省队后及在省队集训期间的跟踪管理。组织教练员经常性、规律性赴省队及更高水平专业队观摩学习。每年不少于两次邀请国家、省队高水平教练员到我市进行业务指导。
(四)加大对县(区)体校、体育项目传统校、业训网点等基层业训单位的扶持力度,积极发挥其在基层业训开展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每年设立100万年度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承担业训任务、输送贡献大、业训基础好的基层业训单位。每年评选出10至12个基层业训单位,各扶持8至10万元业训资金。
(五)按照全运会周期,会同教育部门,共同挂牌市级体育传统校、县(区)级体育学校和后备人才基地;命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单项训练基地等,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业训网络。安排局属场校部分项目教练员深入基层进行业务指导,或进驻有业训需求的学校开展业余训练。力争实现青少年训练管理理念从政府管理向多元化转变,社会体育组织、企业参与青少年体育训练更加广泛,多渠道、多元化办学、办训、办赛形式更具活力。
(六)在具备条件的项目中尝试省市联办、省队市办、市企联办、市社联办等模式。赛艇、皮划艇和田径中长跑等项目先行一步,积极探索和谋求“省市联办”和“省队市办”的创新路径。推广水上项目省市联合参加全国高水平赛事模式,完善我市业训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奖励机制。探索具备条件和水平的重点项目单独代表河北参加高水平赛事的办法和路径。积极创造条件,选派优秀市级传统校,参加全国及省级单项比赛。
(七)逐步完善市级综合性和单项竞赛机制,丰富和增加体教联办、体企联办、体社联办竞赛形式和数量,充分发挥竞赛的激励作用,调动基层业训开展积极性。每年举办三至四次以上传统校、业训点间友谊赛、邀请赛。参照校园足球活动模式,积极支持、扶助三大球等我市条件成熟的项目推行联赛制度。鼓励县(区)级教体部门建立各自竞赛体系。
二、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提升体育科研水平
加强教练员思想道德养成、文化知识积淀和专业能力提升,加大体育科研投入,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专业精尖、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队伍,构建我市竞技体育强大支撑,增强我市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
(八)调整教练员考核周期及考核标准,发挥考核的检验和促进作用。以高水平输送为导向,以年度考核为单元周期,以参加全运会为大考核周期,出台并严格实施相应岗位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
(九)邀请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河北省体科所等相关专家,加强对我市教练员和业训单位体育教师的业务指导。充分利用河北体育学院教练员培训基地这一平台,加强与该校在教练员培训上的深度合作。加强与北京体育大学等国内一流体育院校的合作,制定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引进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教练员及其他急需人才。
(十)建立石家庄市体育局“精英教练员”评选制度,设立每年100万元的“精英教练员”专项培训基金。每年评选出 “精英教练员”10—12名,每名安排5—8万元的专项培训基金,用于国内国际学习、交流、观摩、培训和比赛等。
(十一)积极组织教练员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及交流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两次市级综合培训和不少于两次的专项培训,培训范围扩展至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建立同项目各级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长期联系和每季度一次的定期集中交流制度。
(十二)鼓励教练员接受再教育,提高奖励扶持标准。对接受再教育的教练员,按照毕业院校和取得学位、学历水平进行扶持奖励。对取得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市体育局、所在场校、个人按照5:4:1的比例分担费用;对取得相关专业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市体育局、所在场校按照6:4的比例分担费用,个人不再承担费用。
(十三)按照相关扶持奖励制度,严格施行奖优罚劣,做到奖罚分明。加强对基层教练员的扶持、奖励,各级各项奖励政策延伸至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教师的各项奖励分配为:由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自主训练的,直接奖励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本人;由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训练,输送至我市业训单位训练一年以内的,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享受不少于奖励金额的二分之一;由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训练,输送至我市业训单位训练一年以上的,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享受不少于奖励金额的三分之一。
(十四)不断加大体育科研投入,强化体育科研在运动训练中的服务功能。建立业训运动员动态数据库,详实记录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成绩和各项生化指标。在冬训前后、大赛前后分别组织运动员进行检测,为各项目招生选材、科学训练提供依据。依托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的科研优势,加强对各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重点运动员训练的科学选材、分析和指导。
三、继续深化体教结合,加强运动员队伍建设
以挂牌体育传统校、共同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联办各级各类赛事、畅通运动员就学出口为抓手,与教育部门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推进,不断深化体教结合层次,丰富体教结合模式,实现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不断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实行科学选材、科学训练,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十五)以大力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为纽带,推进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转变。协调市教育局拓宽传统校在招收体育特长生上的自由度,取消中小学校体育特长生招生(转学)区域限制,提升体育传统校向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扩大其招生选材范围。加强与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进一步合作,畅通运动员出口,并不断增加合作的高校和高职学校数量。
(十六)进一步加大运动员保障力度,建立健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做好、做实运动员文化教育以及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等工作,发挥教练员的联系、督导、监督等作用。
近年来,各市体育局紧紧围绕省运会举办,不断深化竞技体育改革创新发展之路,在优化项目设置、加强后备人才培训、提高医科保障水平、扶持基层业训、促进运动队联办、谋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有效推动了工作开展,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具有参考价值。现将邯郸市体育局谋划推进体育运动学校建设、石家庄市体育局制定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等印发给你们,供学习借鉴。
河北省体育局
2015年1月27日
突破设施制约短板
让竞技体育发展引擎更加强劲有力
——邯郸市扎实推进体育运动学校建设的做法
让竞技体育发展引擎更加强劲有力
——邯郸市扎实推进体育运动学校建设的做法
按:市级体育运动学校是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载体,是市级竞技体育的中坚力量,关乎竞技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邯郸市委、市政府将体育事业作为全市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重点民生工程,以加强市体育运动学校建设为重点,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工作力度,提高经费投入,着力解决发展难题,形成合力抓落实,有效激发了工作活力,全市竞技体育发展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转作风 施新举——市主要领导亲力亲为
邯郸市委、市政府在开展全市重点民生工作调研期间,邯郸市委书记高宏志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群工部部长崔永斌,市委常委、秘书长刘德明等,于2014年8月19日深入邯郸市体育运动学校进行调研,实地观看摔跤、武术、自行车等竞技项目训练,听取市体育局局长曹淑霞竞技体育工作汇报,现场协调解决竞技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就提升全市竞技体育水平提出意见;8月21日,邯郸市市长回建对全市体育工作进行调研,实地观看摔跤、柔道、武术、自行车等项目的日常训练,就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和提升全市竞技体育运动水平提出指导性意见。9月5日教师节前夕,市委书记高宏志再次深入市体校,详细了解各议定事项的具体落实情况,看望慰问教练员和文化课教师,送去武术训练垫、自行车、足球、篮球等运动器材,为学生配备了微机、课桌椅和床铺。高宏志勉励大家既要抓好体育技能训练,也要注重加强文化素质培养,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通力协作。全市重点民生工作调研活动期间,市建设局、规划局、财政局、发改委、教育局、编办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带领本部门相关处室人员亲临一线、现场办公,系统解决了一系列影响本市竞技体育发展的困难和难题,为加快全市竞技体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办实事 求实效——着力解决四大发展难题
市体育局积极争取领导支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形成合力抓落实,着力解决训练场地、教练员配备、经费投入和运动员就学等多年来困扰市体校发展的问题。(一)大力推进场地建设。启动了市体育运动学校场馆设施建设项目,拟定投资800万元新建塑胶跑道田径场、5000㎡的训练馆和运动员浴室,全部工程基本完成;启动了体育运动学校征地工作。各项征地手续目前已经跑办完成,市财政局正在拨付剩余征地资金,待资金到位后即可完成征地后续工作;启动了划船队搬迁北湖工作。项目建成后水面面积可达到4324.5亩。目前已经完成效果图的设计制作,市体育局正在与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共同制定建设方案,计划于2015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二)增加了运动员伙食补贴标准。自2015年起,财政预算中运动员伙食补贴标准实现翻番,达到每年140万元目标。2014年追加的70万元伙食费已经拨付到市体校,今后将根据体校的发展逐年增加。
(三)加大了教练员配备的力度。市编办根据现有运动员、教练员情况,确定了教练员编制问题“分阶段进行、先集中解决最突出的问题”的总体思路,在今后3—5年逐步按项目配齐教练员。目前市编办已经起草出教练员合理配置和分阶段招录的建议方案。
(四)解决了在训运动员的就学问题。市教育局已就2014年的运动员入学问题进行了安排部署。市教育局和市体育局联合制定了《关于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关于保障我市体校运动员就学的指导意见》,将运动员入学列入正常招生计划,确保引进队员和在训运动员实现免费就近入学,并使其制度化、常态化。
谋长远 抓基础——促进可持续发展
邯郸市委、市政府要求要共同开创全市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重点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构建老中青结合、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力量;要培养强势项目,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冠军选手;要改善训练条件,齐心协力给予大力支持,全力提升全市竞技体育水平,力争用2-3年时间打好翻身仗,尽快实现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一)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团队。严把教练员选拔关,配齐配强各项目教练员。制定并严格执行教练员管理办法,完善教练员管理制度,强化教练员岗位责任意识,全面推行责任到人以及运动员的训练数量、质量、比赛成绩等与教练员的考核直接相挂钩的捆绑式训练管理体制。
(二)培养一批有实力的强势项目。按照“立足河北、冲击全国、走向世界”的总体思路,制定竞技体育项目重新布局的工作方案,逐步对现有项目进行优化调整,力争用3-5年时间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体育项目和优秀体育人才,切实提高竞技体育实力,为河北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作出应有贡献。
(三)建立一套有实效的激励机制。建立一整套鼓励竞争的项目管理办法,对于优势项目实行动态管理,以成绩作为选择扶持项目的标准,奖优罚劣,激励各项目争金夺银,激发训练的积极性。
石家庄市制定出台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发展规划实施意见
按:河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后,石家庄市体育局按照改革创新的总体思路,对竞技体育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了认真思考、谋划,针对竞技体育发展存在的总体实力与周边省会城市存在差距、优秀运动员和优秀后备人才不足、教练员思想不够解放及视野不够开阔等问题,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这个主题,以政策引导发展路径由“以成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发展手段由“单打独斗”向“协同发展”转变,发展导向由“重标重量”向“重本重质”转变,最终实现石家庄市竞技体育由“大”到“强大”的跨越,发挥省会城市的责任和担当,对接《河北省体育局竞技体育精兵战略计划》,制定出台了《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发展规划实施意见》,该意见分为三部分、16条,从调整项目布局、设定考核标准、探索联办运动队、加强政策扶持、强化体教结合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河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9月23日在沧州闭幕,石家庄市包揽了金牌榜、奖牌榜和总分榜在内的全部六项第一,实现了省运会上的“五连冠”。石家庄市竞技体育基础更加巩固、实力更加雄厚。但横向比较,我市与周边省会城市的差距还比较明显。如何通过全面改革、创新驱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转换发展动力,继而肩负起转型升级、跨越赶超重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为顺利实现转型升级,通过全面对接河北省体育局《竞技体育精兵战略计划》,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调整优化项目布局,完善业余训练网络
认真对接河北省体育局《竞技体育精兵战略计划》,结合我市实际,调整优化项目布局。确定田径(投掷、短跳、中长)、射击、拳击、体操、武术套路、乒乓球、赛艇、皮划艇等8个项目为我市优势项目;跆拳道、古典式摔跤、举重、游泳(跳水)等4个项目为潜优势项目。通过“强优扶潜”,力争优势项目尽快实现重大突破,潜优势项目不断成长并向优势项目转变。继续丰富业训点数量和形式,重点“织密”薄弱的县区级业训网络。
(一)结合局属各场校实际,调整场校项目布局。市体育运动学校拟新增乒乓球项目,将柔道项目调整至长安体育场;长安体育场拟新增柔道、武术套路项目,其中柔道项目运动员由无极武术学校负责组织训练和学习;水上中心拟新增橄榄球、田径项目。其它局属场校开展项目暂不作调整。
(二)推行市水上中心负责学生训练和食宿、市第十三中学负责学生文化课教学的合作模式。将部分优势项目适度集中,充分发挥市体育运动学校、市水上中心集中食宿训练的优势,将两校打造成为我市的精品业余体校。
(三)各项目与省队在训练手段、训练方法、人才培养模式、跟踪服务保障上进行全方位对接。安排运动员到高水平运动队跟队训练或代训。加强运动员输送至省队后及在省队集训期间的跟踪管理。组织教练员经常性、规律性赴省队及更高水平专业队观摩学习。每年不少于两次邀请国家、省队高水平教练员到我市进行业务指导。
(四)加大对县(区)体校、体育项目传统校、业训网点等基层业训单位的扶持力度,积极发挥其在基层业训开展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每年设立100万年度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承担业训任务、输送贡献大、业训基础好的基层业训单位。每年评选出10至12个基层业训单位,各扶持8至10万元业训资金。
(五)按照全运会周期,会同教育部门,共同挂牌市级体育传统校、县(区)级体育学校和后备人才基地;命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单项训练基地等,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业训网络。安排局属场校部分项目教练员深入基层进行业务指导,或进驻有业训需求的学校开展业余训练。力争实现青少年训练管理理念从政府管理向多元化转变,社会体育组织、企业参与青少年体育训练更加广泛,多渠道、多元化办学、办训、办赛形式更具活力。
(六)在具备条件的项目中尝试省市联办、省队市办、市企联办、市社联办等模式。赛艇、皮划艇和田径中长跑等项目先行一步,积极探索和谋求“省市联办”和“省队市办”的创新路径。推广水上项目省市联合参加全国高水平赛事模式,完善我市业训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奖励机制。探索具备条件和水平的重点项目单独代表河北参加高水平赛事的办法和路径。积极创造条件,选派优秀市级传统校,参加全国及省级单项比赛。
(七)逐步完善市级综合性和单项竞赛机制,丰富和增加体教联办、体企联办、体社联办竞赛形式和数量,充分发挥竞赛的激励作用,调动基层业训开展积极性。每年举办三至四次以上传统校、业训点间友谊赛、邀请赛。参照校园足球活动模式,积极支持、扶助三大球等我市条件成熟的项目推行联赛制度。鼓励县(区)级教体部门建立各自竞赛体系。
二、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提升体育科研水平
加强教练员思想道德养成、文化知识积淀和专业能力提升,加大体育科研投入,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专业精尖、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队伍,构建我市竞技体育强大支撑,增强我市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
(八)调整教练员考核周期及考核标准,发挥考核的检验和促进作用。以高水平输送为导向,以年度考核为单元周期,以参加全运会为大考核周期,出台并严格实施相应岗位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
(九)邀请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河北省体科所等相关专家,加强对我市教练员和业训单位体育教师的业务指导。充分利用河北体育学院教练员培训基地这一平台,加强与该校在教练员培训上的深度合作。加强与北京体育大学等国内一流体育院校的合作,制定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引进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教练员及其他急需人才。
(十)建立石家庄市体育局“精英教练员”评选制度,设立每年100万元的“精英教练员”专项培训基金。每年评选出 “精英教练员”10—12名,每名安排5—8万元的专项培训基金,用于国内国际学习、交流、观摩、培训和比赛等。
(十一)积极组织教练员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及交流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两次市级综合培训和不少于两次的专项培训,培训范围扩展至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建立同项目各级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长期联系和每季度一次的定期集中交流制度。
(十二)鼓励教练员接受再教育,提高奖励扶持标准。对接受再教育的教练员,按照毕业院校和取得学位、学历水平进行扶持奖励。对取得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市体育局、所在场校、个人按照5:4:1的比例分担费用;对取得相关专业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市体育局、所在场校按照6:4的比例分担费用,个人不再承担费用。
(十三)按照相关扶持奖励制度,严格施行奖优罚劣,做到奖罚分明。加强对基层教练员的扶持、奖励,各级各项奖励政策延伸至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教师的各项奖励分配为:由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自主训练的,直接奖励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本人;由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训练,输送至我市业训单位训练一年以内的,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享受不少于奖励金额的二分之一;由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训练,输送至我市业训单位训练一年以上的,基层教练员、体育教师享受不少于奖励金额的三分之一。
(十四)不断加大体育科研投入,强化体育科研在运动训练中的服务功能。建立业训运动员动态数据库,详实记录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成绩和各项生化指标。在冬训前后、大赛前后分别组织运动员进行检测,为各项目招生选材、科学训练提供依据。依托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的科研优势,加强对各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重点运动员训练的科学选材、分析和指导。
三、继续深化体教结合,加强运动员队伍建设
以挂牌体育传统校、共同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联办各级各类赛事、畅通运动员就学出口为抓手,与教育部门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推进,不断深化体教结合层次,丰富体教结合模式,实现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不断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实行科学选材、科学训练,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十五)以大力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为纽带,推进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转变。协调市教育局拓宽传统校在招收体育特长生上的自由度,取消中小学校体育特长生招生(转学)区域限制,提升体育传统校向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扩大其招生选材范围。加强与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进一步合作,畅通运动员出口,并不断增加合作的高校和高职学校数量。
(十六)进一步加大运动员保障力度,建立健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做好、做实运动员文化教育以及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等工作,发挥教练员的联系、督导、监督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