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体育局

菜单
    主页 > 专题频道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 媒体聚焦 >

北京冬奥会标志那些事儿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奥林匹克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愈发重要。本届冬奥会的奥林匹克标志有哪些?谁是权利人?保护方式有什么?一起来看看。


北京冬奥会的奥林匹克标志有哪些?



  根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第二条规定,奥林匹克标志包括与奥林匹克相关的名称、标志、徽记、格言、旗帜、会歌、吉祥物、火炬造型、口号等多种类型。

  本次北京2022年冬奥会已经公告的奥林匹克标志共14件,包括“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北京2022”“BEIJING 2022 OLYMPIC WIN-TERGAMES”等等。


北京冬奥会的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是谁?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国际奥委会是奥林匹克财产所有权利的唯一拥有者。主办国奥委会及奥组委会在获得国际奥委会的授权后可设计标志、徽记、吉祥物等。

  2018年7月31日,北京冬奥组委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交了首批奥林匹克标志申请。北京冬奥组委会对于奥林匹克标志享有的权利,根据与国际奥委会签订的《主办城市合同》确定。

哪些行为被《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所禁止?

  根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第四条、第五条的规定,未经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为商业目的使用奥林匹克标志。

  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一)将奥林匹克标志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

(二)将奥林匹克标志用于服务项目中;

(三)将奥林匹克标志用于广告宣传、商业展览、营业性演出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四)销售、进口、出口含有奥林匹克标志的商品;

(五)制造或者销售奥林匹克标志;

(六)其他以营利为目的利用奥林匹克标志的行为。

  在“某公司侵犯‘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案”中,某公司未经许可在其自设网站上发布含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图形标志的商业宣传视频等内容,侵犯了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所享有的专有权,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停止发布违法内容,并作出罚款30万元的行政处罚。


奥林匹克标志的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有哪些?



  (一)著作权。部分奥林匹克标志具有作品的属性,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2017年12月15日,北京冬奥组委会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完成了“北京2022冬奥会会徽”等奥林匹克标志的作品著作权登记。在本次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举办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涉及奥林匹克标志的传播载体。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上述标志将构成侵犯奥林匹克标志著作权。

  (二)商标权。自2014年北京冬奥会进行筹备时起,北京冬奥组委会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交了包括北京冬奥会会徽、吉祥物形象、口号、相关中英文名称等在内的2000余件国内外商标注册申请,涉及第1到45类所有商品与服务项目。2021年5月,包括“北京2022冬奥会会徽”“冰墩墩”“雪容融”等标志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审查,获得商标注册,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保护。如未经授权将奥林匹克标志作为商标使用将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

  (三)专利权。在北京冬奥会会徽及吉祥物公布的同时,北京冬奥组委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包括会徽、吉祥物等奥林匹克标志在内的相关形象等8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这些标志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保护,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奥林匹克标志将构成侵犯专利权。

  (四)反不正当竞争。在部分市场经营行为中会存在利用奥林匹克标志“搭便车”的隐性营销行为。该类行为并不直接使用奥林匹克标志,而是通过祝贺、加油、庆功、倒计时、公布比赛成绩、获奖榜单、冠名宣传等名义,使公众误以为其与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之间存在特定关系。2018年修订后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专门增加了对隐性营销进行规制的条款,该类行为可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追责。

律师提醒:警惕易引发纠纷的行为

  冬奥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行业律师认为,要注意三类容易引起纠纷的行为。

  “盗播”行为。冬奥会面向全世界观众,流量巨大,权利主体往往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获得相关权利,包括广播组织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一旦遭遇“盗播”,将导致流量下降、用户黏性被破坏,从而严重损害预期利益和市场份额。

  建议观众在观看赛事时选取官方平台,同时注意不要随意录制、传播赛事视频。

  “蹭热度”虚假宣传。主要表现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等规定,进行引人误解的线上线下虚假宣传,如编造与奥运会或运动员的某种联系,导致受众误认为宣传主体与冬奥会赛事存在特定联系,从而获得不正当利益。

  建议消费者擦亮眼睛,注意辨别细节信息,尽量避免被此类“搭便车”行为误导。

  “滥竽充数”非法生产经营。奥运相关特许生产商和经营商经过奥组委授权进行生产和经营,产品质量有明确标准和规定。目前北京冬奥组委已先后开发了16个品类4500余款特许商品,包括贵金属制品、徽章、毛绒及其他材质玩具等。

  建议消费者购买产品时要注意识别来源及渠道,选择有质量保证的正规渠道购买涉冬奥会相关产品,避免权益受损。一旦“踩雷”可以通过司法途径维权。

责任编辑:河北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