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体育局

菜单
    主页 > 新闻中心 > 体育快讯 >

人物访谈 | 河北体育学院滑雪裁判王俣

2024-2025冰雪季圆满收官,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冰雪运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凭借冬奥积累的深厚底蕴,充分挖掘和盘活冬奥遗产,着力在冰雪基础设施建设、赛事举办、人才培养等方面落子布局,冰雪热度在燕赵大地持续升温,吸引了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冰雪建设。王俣,这位怀揣冰雪梦想的河北青年,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自己的冰雪篇章。他的故事,是千万参与者积极投身河北冰雪的生动写照,见证了河北冰雪事业的腾飞,是全民参与冰雪运动、全民共享冰雪发展成果的缩影。

在雪道,他是规则的捍卫者;在学校,他是梦想的追逐者。随着2024-2025雪季的结束,王俣的生活规律也逐渐回归正常,作为一名滑雪裁判,本雪季,他先后参与了6场大大小小的赛事,为确保每一场比赛的公平性,他恪尽职守、公正裁定,用深厚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竞赛技能,为运动员保驾护航。

从田径跨界冰雪

王俣今年21岁,是河北体育学院冰雪运动系的大三学生,也是一名滑雪裁判员。他从小就表现出很好的运动天赋,高三时,凭借田径四项特长,顺利考入河北体育学院,“那时,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在即,一颗热爱冰雪运动的种子,在我心底悄然种下。”

作为一名田径选手,在上大学之前,王俣还是一名标准的“旱鸭子”,“高中时我就体验过滑雪,但真正系统学习滑雪,还是在进入大学之后。”初上雪道,高速滑行带来的紧张和恐惧,让他心生怯意。但随着不断练习,他逐渐掌握了滑行技巧,“不再害怕高速滑行,反而喜欢上了自由驰骋的感觉。这种从陌生到熟悉、从恐惧到热爱的转变,让我对滑雪的兴趣愈发浓厚。”

冬奥会举办期间,校园里浓厚的冰雪运动氛围,让王俣对冰雪的热爱进一步升华。2024年,为了推动冰雪运动专业高质量发展和冰雪人才培养模式迭代优化,河北体育学院冰雪学院入驻冬奥村办学,王俣也从石家庄搬到了张家口,住进了冬奥村,“在石家庄时,我就专注于裁判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参加了高山滑雪裁判员培训,对赛事裁判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一直期待着能参与赛事,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校入驻冬奥村给我提供了近距离接触滑雪赛事工作的好机会。”

随着2024-2025雪季到来,各项冰雪赛事在崇礼相继举行,王俣也抓住机会,踊跃报名,先后参与了6场比赛的执裁工作,从河北省第五届冰雪运动会,到全国跳台锦标赛,每一场赛事都让他收获满满。

专注工作收获成长

紧张忙碌的执裁经历不仅让王俣学有所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还收获了成长,在这些赛事中,他参与了高山滑雪大回转、小回转,单板超级大回转,越野滑雪以及跳台等项目的裁判工作。“不同项目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冰雪运动的多样性和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同学,甚至有幸和一些国家队的运动员交流互动,这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冰雪运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24年12月初,国际雪联高山滑雪远东杯在张家口万龙滑雪场正式开赛,共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71名女子运动员、85名男子运动员参加。王俣参与了这场赛事的执裁工作,执裁过程让他印象深刻,“那是我第一次执裁国际赛事,近距离观看各国优秀运动员在赛场上飞驰的身影,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与美感。我站在赛道旁,亲眼目睹这一切,内心满是震撼与敬佩。”比赛开始后,发令枪响,整个赛场瞬间沸腾。运动员们如离弦之箭冲下赛道,速度快得让人目不暇接。他们在高速滑行中精准穿越旗门,每一次转弯都展现出高超技术和强大心理素质。“更让我激动的是,比赛结束后,我有幸和一些国内外运动员合影留念。他们友善的笑容和鼓励的话语,让我真切感受到跨越国界的体育精神的魅力。那一刻,我仿佛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心中满是自豪与对未来的憧憬。”

在这次赛事中,王俣担任线路平整员。“每天凌晨,当整个世界还在沉睡,我们就踏上了前往山顶的缆车。冬日凌晨寒风刺骨,四周漆黑,只有缆车灯光闪烁。坐在缆车上,望着窗外雪景,心中既有对工作的期待,又有一丝紧张。”线路平整员的工作关乎运动员安全和比赛公平。到达山上后,他们就迅速投入工作。“比赛前,我们要用专业工具仔细检查赛道,抚平不平整的雪面,排查清理隐藏在雪下的石块、杂物,这些隐患可能导致运动员摔倒受伤。比赛过程中,赛道因运动员高速滑行会出现磨损,我们得及时用雪板侧刃反复刮削赛道冰面,使其恢复平整光滑。寒冷的天气中,我们被冻得手脚发僵,但面对这些体能消耗大的工作,我们丝毫不敢懈怠。”

王俣说,下雪时,清理浮雪是艰巨任务,需要不停地用雪板剐蹭,积雪厚的地方还要用塑料锹铲除,每一下都要使出全身力气,他的衣衫被汗水湿透了,但很快又被冷空气冻结。他们竭力保证赛道宽度、坡度、旗门间距等符合比赛标准,维护比赛公平。在比赛间隙,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工作,迅速撤离赛道,配合比赛节奏,确保赛事顺利进行。任何一个小疏忽都可能影响整个比赛进程。“记得有一次,凌晨6点我们扛着雪铲、雪耙登上缆车时,外面正下着大雪。到达赛道后,寒风呼啸,温度低至-25℃,但我们没有退缩。”低温环境下,王俣的雪镜很快就结满霜,他只能摘下来用体温融化,可没过一会儿雪镜又会结霜。此外,在用雪铲工作时,滑雪手套就显得很笨拙,王俣只能戴手套内胆,手指冻僵了就塞进怀里回暖,可很快又会麻木。“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每一分钟都是挑战,但没人喊累。当运动员完成滑行后,特意滑到工作区,竖起拇指感谢我们时,所有的疲惫和寒冷都瞬间消散。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除了线路平整工作,王俣还参与了插旗门杆的工作。虽然这不是主要任务,但在团队协作中,他深刻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插旗门杆需要大家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有人搬运,有人确定位置,有人安装固定。在寒冷天气里,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能完成任务。“看着整齐排列的旗门,心中满是成就感。这种团队协作精神,不仅让工作更高效,也让我们在工作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心里有光逐梦未来

参与赛事裁判工作的过程中,王俣见证了凌晨6点万龙滑雪场的静谧,天边曙光初照洁白雪道,宛如美丽画卷;也领略过夜里11点云顶山顶滑雪场的壮美,月光洒在雪面上,反射出银色光芒,整个滑雪场仿若梦幻世界。这些独特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滑雪技能,更让他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验。“通过与运动员们交流互动,我收获很大。他们耐心解答我的提问,认真分析我的滑雪动作,从滑行姿势到重心控制,从转弯技巧到速度调节,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在他们的指导下,我的滑雪技术显著提高,对滑雪运动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回顾这段逐梦冰雪的旅程,从最初对滑雪的好奇热爱,到如今深入参与滑雪赛事工作,王俣收获的不仅是技能提升,更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未来,我会继续在冰雪领域深耕,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不管是参与赛事裁判工作,还是从事冰雪运动教学,我都希望为冰雪运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王俣说,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力量,在冰雪的世界里,他会继续追逐梦想,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让这份对冰雪的热爱,在岁月长河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王俣逐梦冰雪的故事,是河北冰雪运动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映射出河北在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发展的蓬勃生机。在这里,无数像王俣一样的冰雪追梦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在这里,个人的冰雪梦想与冰雪强省建设的目标相互交织,汇聚成推动我省冰雪前行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王俣和无数冰雪追梦人,正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书写河北冰雪运动的新篇章,向着建设体育强省的光辉前景奋勇前行 。


责任编辑:河北省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