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体育局

菜单
    主页 > 新闻中心 > 省局要闻 >

省体育局精准脱贫驻村工作纪实

全面落实帮扶措施 斩断穷根精准发力
——省体育局精准脱贫驻村工作纪实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准大学生们将步入大学校园开始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与往年的平静不同,今年的夹道沟村显得格外喜庆。这里,走出了第一位大学生——许少杰,他将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后顾无忧地完成在吉林农业大学四年的学业。像这样为全村人注入希望的事情,正越来越多的发生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省体育局精准脱贫驻村工作组入村已半年,随着帮扶措施的全面落实,老百姓在脱贫的道路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大家脱贫的信心更足了。
 

领导高度重视 让工作组有了主心骨

       省体育局举全局之力,全力支持工作组的精准扶贫工作,成为工作组的坚实后盾。局领导更是亲自带队赴夹道沟村指导精准脱贫帮扶工作。省体育局局长何江海与副局长李东奇分别带领办公室、人事处、计财处、训练服务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到村走访调研。何江海走访了2户贫困户代表,对贫困户表达了慰问和关怀,和县、乡有关领导及驻村工作组、村干部进行了座谈,提出帮助解决村民饮水打井问题,协调县乡有关部门解决驻村贫困户经济收入问题,协调落实相关项目资金问题。李东奇在调研后表示省体育局将集中全局力量,精准用力、整体发力,千方百计加大帮扶力度,打赢精准扶贫、整体脱贫的硬仗。同时,利用省体育局现有资源,从教育、科技、医疗等基础问题着手,展开帮扶。

       领导的高度重视,让工作组有了主心骨,帮扶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他们开始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为村民解决基础问题。在工作组的协调下,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医务室的专家们来到夹道沟村,与在此开展扶贫工作的史东林所长会和,探望村民们并进行了义诊,为他们带去了常备药品,送去了体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对乡亲们的关心。义诊活动现场,慕名而来的村民络绎不绝,村医务室门庭若市。义诊小组对50多名前来的患者进行了认真的诊断,详细的检查,为患者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法。由于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外出打工,村子里只剩下些年老体衰的孤寡老人,他们常年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致使出现诸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的退行性等慢性疾患。专家们运用电针、快针、推拿等传统中医疗法为患者治疗。很多村民多年的旧患,在几位专家的治疗下明显减轻了痛苦。几位专家连续几个小时认真细致地为每位患者治疗,耐心地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及告知患者今后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和避免的问题。义诊小组对于重点村民、孤寡老人的病情进行了汇总,并给出了后续的治疗方案。村民许桂旺在进行快针治疗后腰部膝关节疼痛立即缓解了,不禁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年纪都大了,家里孩子们都在外地,出村的路也不好走,出去看一次病真是不容易,有啥不舒服的我们忍忍就过去了。这次在家门口就治好了病,真是太感谢这些大夫们了。”朴实的话语,透出的却是浓浓地感激。
 

举措对症有效 让老百姓得到真实惠

       半年的驻村,工作组的工作逐步明确了目标,走上了正轨。要想斩断穷根,首先要找准症结,确定方向。经过几个月的深入调查,多次同乡镇、村委会沟通交流,拜访当地农业专家,工作组理清了扶贫思路,步步推进工作。举措对症,问题得以逐步解决,让夹道沟村的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缺水是困扰夹道沟村多年的“病症”,而工作组也在重点解决这一问题。起初,村民们对此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我们村这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哪儿那么容易解决。这工作组来了八成也解决不了。”而工作组一直在积极与当地相关部门联系协调,加快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饮水工程建设。随着工作日渐有了眉目,村民的疑虑也渐渐消除了。“工作组真的是来为我们村办实事的啊!我们村这下有救了。”工作组与县水务局沟通,而北水泉镇也在积极配合推进村南山沟蓄水池建设事宜,分解部分用水压力。水的问题一经解决,村里的环境面貌将有极大地改善。这个多年缺水的村子,即将被水润泽,村民们的希望也随着这潺潺流入的水重新被灌溉。

       而改变夹道沟村的农业产业结构,也是脱贫的一大突破口。在工作组刚提出要更换种植品种时,村民们是十万个不乐意。守了这么多年的“命根子”说换就换,不少人提出了质疑,工作组的工作遇到了瓶颈。工作组带着村支书和村民代表多次到附近的西河营镇“取经”, 学习他们种植榛树的经验的同时,也让大家看到别人家的“致富经”。回村后的口口相传,让村民们跳出了思想的局限。8月,工作组成功为夹道沟村引进了榛子新品种树苗,新品种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村民们有了新的“发财”树,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大家积极响应着工作组的号召,在自家田地里试种。对于工作组,他们有着越来越多的信任。随着工作的步步推进,工作组与蔚县和北水泉镇相关部门的配合也愈发的默契了。
 

投入真挚情感 让“一家人”共筑幸福梦

       扶贫必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让知识改变世代的命运,也让新生力量带动整个村子改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作组发动了自己的人脉,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到夹道沟村的情况,伸出援助之手。

       此次资助村子里大学生的好心人,便是工作组组长史东林的一位北京的朋友。这位朋友在进村探望史东林的途中,偶遇了许少杰和他的父亲。几句简单的攀谈后,他了解到许少杰考上大学的情况,替孩子高兴的同时,也想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他决定资助孩子四年的学费,再包下他家的农产品通过自己的渠道进行销售。而这一家人,也在自己和各方的努力下,用双手创造幸福,昂首走上了脱贫的康庄大道。

       “听说了这里的情况后,朋友们都很想帮忙。而实际上,他们的帮助也是有选择性的,而不是盲目的‘救济’。”史东林说,“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件事让村民们意识到,我们帮扶的重点对象是那些积极努力想要摆脱贫困现状、努力改善自己生活的家庭,靠我们的力量帮他们打通脱贫致富这条路,需要他们的积极配合,不能抱有‘等靠要’的想法。”从思想上真正的扶贫,才能让整个村子重新“活”起来。思想的转变,才能更多地带动行动上的改变。而工作组如此的用心,也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了他们是打心眼儿里希望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如今,工作组早已对村子里的大事小情如数家珍,已俨然成为了“农业专家”,也成为了村民们的智囊团、好帮手。他们真正心系夹道沟村,一心为村子谋福利。大家目标一致,干劲十足。帮扶措施已全面展开,分项落实。他们始终在为斩断夹道沟村的穷根而努力。

       而这个村子,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记者 郭卉)

责任编辑:赵鑫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