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冰雪产业跨向千亿元
世界级体育赛事对产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远超比赛本身,2022年北京冬奥会就让冰雪产业掀起新一轮的发展热潮。自去年至今,“白色经济”持续散发出巨大能量,为迎合市场新需求,京津冀主管部门制定了全新发展规划与目标,更让各路资本大量涌向这片蓝海,可以说,一个由百亿向千亿跨越的冰雪产业经济正蓄势待发,相关业者也在加紧谋划布局。
京津冀冰雪发展目标圈定
2016年末,由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中即为冰雪产业制定了宏大的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到2025年更是要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同时规划还明确指出需要建立起一批拥有较大产业规模、较明确聚集力的国家冰雪产业示范基地,这一目标在2025年要达到5个。此外,到2025年将建成20个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家冰雪示范企业以及20个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国家冰雪示范项目。
事实上,京津冀各地也已制定了适应地区特点的发展目标。北京市发布的《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以及七项配套规划的《“7+1”冰雪产业规划》提出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冰雪体育产业,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将冰雪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科技、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使2022年北京市冰雪产业收入规模达到400亿元左右,实现增加值80亿元左右,参与冰雪运动人口规模扩大到800万人。
作为冬奥会协办地的我省也不甘示弱,也以明确的规划着力打造冰雪大省。目标剑指2022年冰雪产业规模1000亿元,经常性参与冬季项目健身人口3000万人以上。同时,我省还要求把冰雪体育设施的建设作为重点,要求到2022年在每个设区市要建成至少1个高标准的冰雪项目场地。此外,天津市也喊出了“百万市民上冰雪”的口号,在天津市促进冰雪旅游运动发展规划中可以看到,在未来五年,天津市的冰雪运动项目设施将增长两倍,参加冬季运动的人口也将达到200万人。可以说,覆盖三地的冰雪产业集群正逐渐成型。
京津冀推进成绩初现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的规划很快有了实际落地动作,去年10月,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展了为期4天的冬季运动博览会,吸引了全球400余家展商及9000家渠道商,展览涵盖了冰雪运动、赛事与文化、户外休闲及互动体验等冰雪产业的重要板块。北京冰雪产业也获得了资本的关注,在冬季运动博览会上,政府在申办奥运会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是冰雪产业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同时政策也在提供很好的环境,从投资角度来看这里蕴藏着巨大的投资空间。
我省的冰雪梦想也开始照进现实。据悉,在申请冬奥会结束后2015-2016年雪季,冬奥会承办地张家口市仅在春节期间就接待超过185万人次游客,实现旅游收入12.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0%。
为配合京津冀地区一体化的热潮,赴京冀冬奥会举办地的旅游线路逐渐成为天津市冬季旅游的热点,各大旅行社纷纷推出由天津出发的冬奥会主题游线路。天津市相关部门也结合北京市与河北省于2017年元旦期间首次推出了天津-崇礼的冰雪体验活动,将冰雪运动与旅游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品牌。
前景可期却仍存难点
各地冰雪行业红火的态势,也引发了业界的思考,业内人士认为,数据在印证着冰雪产业的美好前景,这一点毋庸置疑,尤其是随着旅游经济不断细化、居民对体验式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冰雪旅游为代表的冰雪产业整体发展是值得期待的。
但也必须看到的是,当前我国冰雪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北京联合大学旅游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金山就坦言,冰雪运动在我国的群众基础并不广阔,普及率以及意识相对西方发达国家处于比较弱势的状态,因此在推广过程中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尽管在规划中提到要大力推进冰雪设施的建设工作,但目前的状况仍是较缺乏能开展冰雪活动的基础设施,即便是建设也需要一定时间。
张金山分析,京津冀地区一度发展遇阻的冰雪产业,如今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并以冬奥会为节点深入,未来冰雪产业将迎来大发展。在这过程中,一方面是基础建设要跟上,另一方面则需要迎合近20年来消费者的意识转变不断加大引导,对冰雪旅游氛围进行烘托,培育更多冰雪运动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