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体育局

菜单
    主页 > 体育产业 > 工作动态 >

大咖说丨体育产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赛事经济如何燃动城市活力?

前言:近年来,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2022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到3.3万亿元,实现增加值1.3万亿元。2012年以来,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5.4%,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发展,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把体育赛事作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增长点。

京津冀(保定)赛事经济暨户外运动产业大会现场

4月20日,京津冀(保定)赛事经济暨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在保定召开。大会由北京市体育局、天津市体育局、河北省体育局、保定市人民政府主办,来自全国有关省(区、市)体育局负责人、特邀专家、全国重点体育机构和企业负责人参加。大会特邀专家学者围绕“赛事新经济、户外新动能”“赛事与城市”“赛事标准与安全”等方面作了分享交流。

体育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和重要场景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任务。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新质生产力驱动,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体育产业新质生产力是指通过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市场拓展等手段,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张宇贤指出,体育产业要通过科技赋能,以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业三大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需结合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围绕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环境、创新数据要素的应用场景、构建大体育产业生态、推进体育绿色转型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等五方面工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事业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

世界休闲体育协会主席、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首任院长李相如表示,在新质生产力理念下,京津冀户外运动的协同发展要体现人与自然、人与运动、人与技术、人与环境的融合与叠加。在各地户外运动项目设置、运动产品开发、不同场景设计、渠道创新开放以及主动行业融合等,将是京津冀户外运动+的格局。

202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首次提出了“体育新空间”的概念,提出要“推动建设体育新空间,创造体育消费新场景”。关于体育新空间如何助力京津冀赛事经济发展,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艳丽认为,一是扩容体育新空间,夯实赛事经济物质基础;二是科技赋能新空间,助推赛事绿色低碳发展;三是创新新空间业态,促进赛事消费提质升级;四是科学布局新空间,优化体育赛事资源配置;五是依托体育新空间,搭建赛事国际交流平台。

赛事与城市“双向奔赴”助推城市形象破圈出彩

4月21日,2024保定马拉松鸣枪开跑,2万名跑者沿着当地环城水系,在一路春光中领略“奥运冠军之城”的风采。保定市人民政府市长闫继红在推介中表示,保定市今年还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攀岩大师赛、国际滑板节暨保定极限嘉年华、中国式摔跤世界锦标赛等6场国际级赛事和43场国家级赛事,持续点燃全国体育赛事之城的活力脉动,持续擦亮“奥运冠军之城”“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金名片。

近年来,中国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全年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事有千余场。重庆重马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表示,在服务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同时,马拉松赛事还应“念好生意经”。2024年重庆马拉松为促进文体商旅深度融合,实现体育为经济赋能,先后举办了2024成渝体育产业联盟暨第六届重庆市体育产业博览会、重马“火锅马”美食节、重马国际消费节、无人机光影秀、长江商学院邀请赛等配套活动,实现“展+会+赛+节”四位一体。

城市成全赛事,赛事成就城市,这是一场“双向奔赴”。一场赛事盛宴对于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多方面、多维度的,尤其是在带动城市消费和文旅辐射上的作用不言而喻。

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彭维勇指出,多年来,各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赛事体系不断地完善,赛事运营专业水平也不断地增强,赛事的影响力不断地提升,体育赛事在举办城市与全球之间构建了信心桥梁,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全球好感度和知名度,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作为提升城市影响的重要手段。

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彭维勇

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到今年初,亚运会、大运会、学青会、十四冬相继举办,据统计,赛事期间,杭州、成都、南宁、呼伦贝尔实现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300亿元。其中,大运会带动住宿、餐饮、零售消费438.3亿元,环比增长14.2%。亚运会期间,体育及相关消费489.6亿元,环比增长15.6%。

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拉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改善体育产业结构的关键。为此,上海体育大学教授黄海燕建议要有意识地去塑造赛事“影响力”,通过提升文化历史吸引力,将赛事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增强目的地旅游魅力,加强赛事规划选择,增强策划运作精准度,提升赛事专业化水平,全方位塑造赛事影响力,让赛事更炫、更酷。中国雪橇协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原主任赵英刚认为,通过举办高水平比赛,把体育产业纳入城市发展大格局,成为拉动内需、改善民生、增进健康、促进就业、提高民众生活福祉、拉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城市转型的重要工作。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表示,各地要构建由不同功能定位赛事构成的赛事体系,打造差异化的赛事品牌,同时配套设施和产业,以赛事为牵引,构建包括赛事、设施、组织和社会主体的体育产业生态体系。

上海体育大学黄海燕教授

“作为亚洲地区单场次规模最大的越野赛之一,崇礼168超级越野赛,7年累计超过五万名越野跑爱好者参与比赛,累计带动崇礼夏季游客超30万人次,累计拉动地方消费超过6000万元。”北京三夫户外运动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章超慧表示,2024崇礼168超级越野赛期间,将举办崇礼户外运动季——三夫户外嘉年华、崇礼夏季户外运动生活节、Vertical Gala Night(雪如意极速向上夜)等配套活动,擦亮崇礼“户外天堂”城市名片。

体育赛事不仅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身休闲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进入新时代,农村体育设施持续完善,“体育+”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越来越多乡土赛事成为乡村新的风景线,“村超”“村BA”持续火爆出圈。“体育力量”让乡村振兴充满动力和活力。

“在乡村体育的乐子中,找到了乡村振兴的路子。”贵州“村超”宣传专班负责人王永杰用一句话揭秘和分享这项在去年夏天火爆全网的草根赛事。王永杰表示,目前,“村超”正在脚踏实地地践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用“神秘多彩民族文化+全民足球氛围+新媒体运营”打造圣地名片;第二步是用“各地美食+民间足球邀请赛+村超风口流量共享”点燃全民足球氛围,宣传推荐美食文化,助力国内消费大循环——这两步现已基本完成;第三步就是通过首届“一带一路”村超友谊赛、村超全国女子足球友谊赛和贵州粤港澳大湾区足球友谊赛等赛事,全面带动村超高质量发展。

“标准”牵手体育赛事,筑牢户外运动安全屏障

应用标准化手段引导体育赛事、户外运动产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保障群众安全参与、筑牢赛事安全防线、树牢行业安全意识,我国体育行业做出了不懈努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元教授以《国际视角下户外运动标准的发展研究》为题,详细介绍了国外户外运动安全监管的发展情况及经验探索,并聚焦我国户外运动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提出安全监管应对措施,为推动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借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元教授

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社会服务部主任林晓森指出,为加快推动我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产业发展,国家体育总局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牵头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为提升汽车自驾运动营地体育休闲特色,加快营地建设及产品研发,完善营地管理服务体系,推动我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由粗犷向集约、由大众向个性、由松散向主题的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体产业集团历时十几年运营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赛程数千公里,未发生过人员死亡事故;运营一系列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均未发生严重安全责任事故。”中体产业集团总裁助理、中体标准认证集团董事长潘时华表示,通过标准化助力赛事安全发展是各级政府、体育部门、监管机构、赛事主体持续关注和运用的手段,要通过标准化进一步强化赛事组织全要素体系构建、紧盯赛事安全工作重点领域、做好赛前赛中赛后管理工作。

登山、跑步、骑行成为我国目前三大全民健身运动。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青少部主任、中国登山协会秘书长丁祥华表示,中国登山协会一直秉承“服务、引导、规范”的工作方针和“科学、文明、安全、环保”的户外运动理念,已建立了以广泛开展户外赛事活动为核心,以场地设施和装备器材标准制定、专业从业人员培训、服务机构培育、户外安全教育、山地救援、专项保险开发、专题科学研究、登山文化建设、青少年攀岩和户外营地体系建设等为保障的“全国登山户外运动发展体系”,为实现户外运动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打好了基础。

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的当下,人民群众的运动需求不断扩大,户外运动产业蓬勃发展。以赛兴城、以赛惠民、以赛促产,实现“赛事+旅游”“赛事+文创”“赛事+会展”“赛事+商贸”等“赛事+”融合发展,赛事经济正在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


责任编辑:河北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