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体育局

菜单
    主页 > 体育产业 > 工作动态 >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 这些遗产继续为你绽放

游客在浙江湖州安吉县云上草原滑雪场体验滑雪。 潘学康摄

观众在“冰立方”观看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女子冰壶决赛。

游客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的卓扎滩原生态景区游玩。

北京冬奧张家口赛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

首钢大跳台。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虽已落下帷幕,但运动员们在冰雪上驰骋的风姿还历历在目。冬奥会的结束,并没有消减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越来越多群众走上冰场和雪场,感受冰雪带来的乐趣;游客们打卡“双金”诞生地首钢园,一睹首钢滑雪大跳台的风采。

北京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留下了场馆、基础设施和文化产品等大量奥运遗产,这些将成为一座城市的宝贵财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用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遗产,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如何做好奥运遗产的传承和再利用,成为一道考题。

奥运场馆不退役:“雪如意”下是万人体育场

“在‘雪如意’旁边不远处有一条亮着光带的山脊,那就是万里长城,真是太酷了!”北京冬奥会期间,一位美国运动员发布的视频获得了几十万点赞。在河北张家口的古杨树场馆群,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矗立山林之间,尽显东方神韵、中国气派。因为独具东方文化的形态设计,“雪如意”火遍海内外。

冬奥会结束后,这些设计精美的场馆如何利用,是每个主办城市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雪如意’的赛后利用主要方向,仍会是服务专业赛事和运动员训练。”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说,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雪如意”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赛后利用问题,其下方被设计成一个足球场,观众席容量可达1万人,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也可以在这里举办活动、观看比赛。

“作为一个独具匠心的比赛场馆,我们将充分利用首钢滑雪大跳台IP,继续申办世界级赛事。”北京首钢园运动中心副总经理郭晓民说。冬奥会结束后,首钢园也成了网红打卡地,首钢冰球馆可承接篮球、拳击、格斗、台球以及室内极限运动等。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可以满足多项冰上运动需求,可实现3000人同时上冰,为专业运动员、普通运动爱好者和青少年培训提供场地。

目前来看,大部分场馆都将在赛事结束后持续运营和对群众开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设施“鸟巢”“水立方”等赛后大部分时间都在举办文体活动。此次冬奥会,“水立方”变“冰立方”,五棵松体育馆从篮球馆变冰球馆,这些场馆得到了再次利用。

“北京在奥运遗产开发利用方面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鸟巢、水立方的运营模式。”同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提出,目前各冬奥场馆已引入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社会资本的参与推动产业化、市场化运营,坚持“文、旅、体”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冬奥场馆设施是北京冬奥会的有形遗产,除了举办赛事外,还能为老百姓持续提供全民健身场所,让更多民众参与到冰雪运动中,进一步提升城市的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孙葆丽说。

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涂晓东曾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北京冬奥会最重要的遗产。北京冬奥会的热烈气氛,让无数人“种草”了冰雪运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推动了冰雪竞技和赛事的举办。各地将冰雪运动纳入教学体系,促进了体育产业发展。

带动文旅产业:“雪飞天”成热门打卡地

北京冬奥会闭幕后,首钢园采取预约限额入园的形式对外开放,中国队的谷爱凌、苏翊鸣获得金牌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打卡的第一站。“在电视里看到他们凌空而起,蓝天白云,背后是西山,很美,就想来看看。这里保留了工业风,很有年代感。”摄影爱好者刘勤和朋友第一时间来到首钢园,兴奋地拍了很多照片。

冬奥会结束后,有“雪飞天”之称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并不会按照“国际惯例”被拆除,而是将被永久性保留和使用。这个由工业遗存改造而来的园区,成为奥运主题旅游线路的重要一站。继“鸟巢”“水立方”之后,“雪飞天”成为“双奥之城”北京的又一奥运地标。

由于冬奥会的举办,河北张家口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城市一跃出现在国际视野中。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建设激活了张家口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冰雪娱乐、山地度假、避暑旅游在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中旅旅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多次到张家口、延庆等赛区考察,未来,准备推进全季旅游产品开发,与延庆赛区周边越野登山、康养度假、体育拓展、缆车观光等非雪季旅游资源建立合作,探索滑雪场、滑雪训练营等冰雪旅游资源多样化合作模式,将奥运遗产与区域旅游资源紧密融合,发挥奥运遗产特有价值。

“除了有形的遗产,北京冬奥会还留下了很多无形的文化遗产。”中国旅游研究院战略所副研究员韩元军说,“冬奥会不仅推动了冰雪旅游发展,还培养了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习惯,营造了冰雪文化氛围,更让很多企业参与到冰雪产业链体系。冰雪那达慕、冰灯游园会、冬季渔猎、毛皮板滑雪、冰嬉等传统冰雪项目也借北京冬奥会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市场规模的文化产品。”

让奥运文化、冰雪文化深入人心,是冬奥会的重要成果之一。“雪游龙”“雪飞天”“雪如意”等承载着中国元素的冬奥场馆,见证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冬奥标识、冬奥歌曲、影视作品,以及爆火的吉祥物文创产品,成了有影响力的冬奥文化产品。音乐作品《燃烧的雪花》、纪录片作品《冰雪道路》、冰上舞剧《踏冰逐梦》等将中国传统文化、奥林匹克文化、冰雪文化创造性融合,向世界讲述中国与奥运的故事情缘。

助力城市发展:文化设施拓展休闲空间

3月13日晚,在延庆区冬奥城市文化广场,火炬台的火焰与主火炬同步缓缓熄灭。这个“大雪花”将作为奥运遗产永久保留在广场中,为人们讲述冰雪运动和冬奥会的故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这座名为“长城之光”的火炬台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大屏看比赛、冬奥知识展览、赏文艺演出、体验冰雪运动、非遗互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北京各区的冬奥文化广场也成了市民感受冬奥气氛的新场所。当前,全国已建设了43个冬奥文化广场。

冬奥文化广场、冬奥社区、冰雪博物馆……一系列公共文化设施拓展了城市的休闲娱乐空间,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冬奥社区里,健身广场、健身步道上锻炼的群众来往不绝,运动爱好者们自发组建的轮滑队、晨跑队带动了整个社区的体育文化氛围。在崇礼华侨冰雪博物馆,华侨华人与奥林匹克的故事打动了前来参观的游人,赛后也将持续开放。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将成为全民体育文化休闲胜地。

不仅如此,北京冬奥会还带动了区域协同发展。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京张铁路的开通使北京市区到延庆仅需26分钟,到张家口仅需50分钟,张家口融入了首都北京一小时生活圈、经济圈,两地联系将在今后日益紧密。在公共服务方面,医疗、教育等领域也已呈现出显著的遗产效应,如以冬奥医疗保障为支撑,京张共建了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实现医疗服务共建共享。

冬奥会为张家口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冬奥“带火”了张家口的冰雪装备制造业,完善了冰雪产业链。在文旅产业领域也挖掘了更多发展空间。

“‘后奥运时代’,城市借助冬奥会遗产,能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韩元军说道,“除了冬奥会举办城市直接受益外,东北、新疆、京津冀等地区的众多城市将因为发展冰雪产业、文化产业而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城市发展建设将注入新活力和新动力。”

此外,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还带动了城市无障碍环境的提升。据介绍,北京和张家口两市相继发布实施无障碍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目前,北京共打造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有1.2万辆公交车升级为无障碍车辆,地铁一、二号线等老线路也进行了无障碍提升。

责任编辑:河北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