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共同解读《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一、请问《实施意见》在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政策和支持措施。
省发改委:为强化要素保障,破解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税费政策落实不到位、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人才保障能力不够等问题,《意见》从财政引导、投融资渠道扩宽、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无形资产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举措。
一是政府财政资金引导方面,提出用好省级体育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市、县规范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
二是拓宽投融资渠道。为破解体育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施意见》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对体育产业的信贷支持。各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将体育企业纳入支持范围。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对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的,按照《河北省企业挂牌上市融资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冀金监字[2019 )1号)给予资金奖励。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相关保险产品。
三是落实税费政策。《实施意见》提出,落实已经出台的税收优惠、房产土地、电气热价格等政策,体育企业符合现行政策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小微企业财税优惠等政策。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可按规定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对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条件向体育事业的捐赠,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民营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严格落实体育场馆及健身休闲设施用电气热价格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的政策,不得以土地、房屋性质等为理由拒绝执行相关价格政策。
四是加强无形资产开发保护。《实施意见》提出通过冠名、合作、赞助、广告、特许经营等形式,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推动体育企业研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品,不断加大相关产品的品牌培育力度。
五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意见》提出,有条件的省内高等院校设立体育产业相关专业。鼓励高校、企业、园区、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体育人才。同时,加强体育行业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工作。将退役运动员纳入全省人才资源体系,由用人单位采取选聘方式考核聘用为管理人员或教练员。通过聘任、录用等形式,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优秀运动员、具备教学水平的高等院校冰雪运动专业毕业生,招收到各级各类冰雪学校任教。冰雪专业技能纳入紧缺工种目录,对取得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职业证书的,按规定给予技能提升补贴。
六是完善体育产业统计体系。建立全省体育产业名录库,完善体育产业统计制度,开展年度统计监测,发布年度发展报告。到2022年,基本形成及时、全面、准确的体育产业数据定期发布机制。
三、请问《实施意见》的出台,在促进体育消费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省体育局经济处: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促进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当前,我省乃至全国的体育消费还处在培育阶段,体育消费的基础差、水平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口比重低,终身运动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体育消费的环境还不够优化,体育消费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人民群众的消费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激发。针对体育消费面临的问题,我省从完善体育消费政策、开展体育消费试点、培养终身运动习惯、优化体育消费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一是加大体育消费的政策支持。省级三年内发放体育消费券,对群众体育健身消费给予一定比例的消费补贴,对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的,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给予补助。同时,在保障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的基础上,支持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有序向社会开放。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探索和试点体育消费券、全民健身公共积分等举措。
二是开展促进体育消费试点。以体育产业规划制定、体育赛事活动数量、城市体育用地供给、社区体育设施配套、体育人口比重等为条件,确定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支持各地创建国家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三是培养群众终身运动习惯。通过建设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建立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和评定制度,推行业余赛事等级标准,开展校际联赛、俱乐部联赛、青少年业余赛事,发展青少年体育,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培养终身运动习惯。同时,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0%以上”纳入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提高各级政府发展群众体育健身的积极性。
四是优化体育消费环境。从规范体育市场秩序,完善体育市场主体、从业人员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民健身纠纷预防与化解机制,推进标准化建设,体育企业主持国际(或国家、行业)体育器材装备、运动场所和体育服务标准制修订给予相应经费资助等方面优化体育消费环境。
三、请问《实施意见》在解决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性、体制性堵点方面,有哪些举措。
省体育局经济处:体育协会改革、场馆两改工作、体育赛事管理是现阶段体育产业体制机制改的重点。很多工作刚刚起步,体育行业改革尚未到位,政府、事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实施意见》从完善赛事管理服务机制、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完善场馆运营管理机制、推动公共资源向体育赛事活动开放四方面提出解决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性、体制性堵点,有效激活市场要素的具体举措。
一是完善赛事管理服务机制。随着体育部门取消赛事审批,各种群众性、商业性赛事大量增加,但后续的管理服务没有跟进。《实施意见》提出各级政府建立体育、公安、卫生等多部门联合“一站式”赛事服务机制或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加强协作配合,推进一站式受理、窗口服务、并联审批,并联范围内的审批事项不得互为前置。提出制定赛事活动等级评价制度和举办流程指引,明确不同等级体育赛事活动开展的条件、标准、规则和各环节责任部门。各地举办的综合性运动会由主办单位自行确定申办办法。举办国际、全国单项体育赛事活动按国家规定审批。体育部门制定本地的年度《体育赛事活动服务指导目录》,通过市场交易方式确定办赛主体。
二是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各级民政、体育部门加强对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指导和监督。体育社会组织符合直接登记条件的,可直接向登记审批部门依法办理登记。各级政府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重点培育孵化基层体育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培树品牌等方式支持一批运行良好、积极作为的基层体育组织。三是完善场馆运营管理机制。鼓励各地积极稳妥、分类推进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不断提高体育场馆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政府投资新建的体育场馆不再单独设立事业单位运营管理,应委托第三方企业运营。赛事安保一直是制约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因素,目前公安部门对体育赛事活动的安保标准还比较高,导致办赛成本居高不下,据了解,不少赛事活动的安保费用占到运营成本的40%以上,影响赛事运营企业的积极性。《实施意见》提出,规范体育场馆公共安全服务,大型体育场馆内举行的赛事、演出,用于安保的座位数占场馆固定座位总数的比重不超过5%。建立体育场馆安保等级评价制度,制定相关安保标准,到2022年,大型体育场馆全部完成安保等级评价。
四是推动公共资源向体育赛事活动开放。山川、湖泊、河流、森林、空域、荒漠、草原等自然资源是构成体育户外运动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目前相关自然资源对体育赛事活动开放不足,还不能满足户外运动发展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实施意见》有针对性提出各相关部门围绕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推动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向体育赛事和活动开放,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制定允许开展的体育赛事活动目录,建立和完善开放标准、程序,破解目前赛事活动承办过程中遇到的生态红线、自然资源空间利用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户外运动持续快速发展。同时,推出运动船艇、自行车、滑雪板等体育器材装备的公路、铁路、水运、民航便利化运输。从而激发社会力量举办赛事活动的积极性,为广大群众参与各类健身活动,特别是户外运动拓展空间,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