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体育局

菜单
    主页 > 专题频道 > 与冬奥同行 > 冰雪运动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才行动计划》发布

北京冬奥组委发布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才行动计划》

近日,北京冬奥组委会同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联、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联合印发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才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建设专业化、国际化人才队伍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开发培养11支人才队伍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人才行动计划的出台,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进入“北京周期”以后,北京冬奥组委首推的重要举措,表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成为北京2022的战略选择。

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告诉记者,“要办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必须树立‘大人才观’,以全球视野发现和遴选人才,注重引进与培养并重、坚持 ‘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建成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在保障成功办赛的同时,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留下丰厚的人才储备。”

人才开发:围绕冬奥赛事的战略布局

人才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的第一资源和战略要素。为更好推进人才开发培养工作,《人才行动计划》分两个层面,布局了11个专项计划。

立足于办赛需要,北京冬奥组委将牵头实施7个专项计划。包括:国际优秀人才集聚专项计划、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专项计划、竞赛管理人才开发专项计划、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专项计划、竞技体育人才发展专项计划、志愿服务行动专项计划以及合同商人才联络培养专项计划。

有的专项计划已经在实施过程中。比如,国际优秀人才集聚专项计划成效明显,北京冬奥组委建立了特聘专家制度,与国际奥委会等相关国际组织密切合作,在场馆规划、赛道设计、竞赛组织、雪务工作等领域,引进14位外国专家,指导解决了很多关键性技术难点问题。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副部长杨阳告诉记者,“国际雪联高山滑雪委员会主席鲁西是我们聘任的第一位外国专家,他曾经为9届冬奥会设计了高山滑雪赛道,是业界公认的顶尖人才。自2016年11月鲁西先生受聘以来,他和我们的筹办团队,先后8次到延庆赛区踏勘赛道,数次登上小海坨山,悉心研究确定赛道设计工作。”

除了抓紧培养办赛人才以外,北京冬奥组委还注重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出发,着眼于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保留人才资源,面向主办城市各行业系统,布局实施4个人才专项计划。包括:城市运行人才队伍开发专项计划、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专项计划、群众体育骨干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创新创业人才发展专项计划。

针对城市运行人才开发专项计划的实施措施,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部长于德斌表示,“我们注重加强与主办城市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在医疗、交通、安保、餐饮、住宿、观众服务等领域培养人才,今年全委将开展17个赛会服务培训项目,预计覆盖2720人次,在储备赛会服务人才的同时,提高相关行业系统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人才培养:探索“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实施路径

依托重要国际赛事开展实战培训,已成为北京冬奥组委人才培养工作的品牌。这种“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等相关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也成为人才行动计划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了解,在平昌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时期间,北京冬奥组委组织开展了冬奥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用时最长、参与覆盖面最宽的一次跨赛时学习活动,累计派出254人参与实战培训。其中,41名业务骨干到平昌冬奥组委开展1-4个月的顶岗实习,144名观察员参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组织的官方观察员项目,24名专业人员参与体育管理、转播服务、技术演练等专项实习,协调和支持赞助商、业主单位等利益相关方派出45名工作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参训人员积累了大量办赛经验,取得了很多有益成果。在随后举办的为期9天的“透过平昌看北京”系列大讨论中,参训人员与来自各方面的1200多人共同研讨了从平昌取得的收获,形成了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有助于深化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建议。对此,国际奥委会在其工作刊物《News letter》刊文指出,“实战培训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实现路径,是北京2022筹办工作的奠基石,必将极大提升奥运会知识管理工作的水平。”

在“走出去”学习的同时,北京冬奥组委也注重“请进来”,引入优质的智力和知识要素。国际奥委会指导实施的奥运会知识管理(OGKM)战略、牵头实施的残奥会卓越计划都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引进学习资源的重要平台。目前,相关国际组织已经派出国际专家152人次来京召开了38场OGKM系列研讨会,对北京冬奥组委51个业务领域量体裁衣地传授知识、技能、办赛经验,打造了符合奥运会办赛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北京冬奥组委整合学习培训资源,建立了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和岗位培训体系,并把培训工作列为人才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目前已经开展了“双周一课大讲堂”系列培训、英语系列培训、韩语集中培训、入职培训等一系列培训项目,提升了筹办人员的系统思维能力和专业素养。《冬奥会竞赛项目知识读本》、《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人员简明读本》等学习培训教材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各方欢迎。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告诉记者,“这两本培训教材是冬奥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目前已经加印了3次。各方面对培训教材关注度高、学习热情高。下一步,我们还将编写冬残奥会竞赛项目知识读本、志愿者读本、青少年读本、窗口行业员工读本等教材,策划制作竞赛项目知识推广片,这些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也将成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人文知识遗产。”

人才储备:瞄准赛时、厚积薄发的办赛力量

在谈及人才储备时,闫成表示,“人才工作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我们正在着眼赛时、面向实战,强化人才储备。根据人才行动计划,竞赛管理人才开发专项计划等几个专项计划已经都在进行时中了。”

比如,聚焦竞赛管理人才,培育核心办赛队伍。过去两年来,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国家体育总局从全国范围内遴选的竞赛主任候选人进行跟踪培养,实施了相关世锦赛和世界杯赛事影随计划、平昌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专项实习计划,派出一批业务骨干,跟随当地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深入学习办赛经验。
国内技术官员也是一支重要办赛队伍。北京冬奥组委在今年布局了18个专业培训项目,预计培养1100人次,按照边培训、边保留的方式,抓紧组建一支国内技术官员队伍。今年4月底,北京冬奥组委已经在吉林长春开办了短道速滑项目的国内技术官员培训班。

比如,针对赛道工作人员较缺乏的问题,北京冬奥组委注重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与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滑雪协会密切合作,面向全国遴选拥有高级道滑雪技能的专业人才,目前已经有1862人报名。张家口市也摸底并汇总了区域内7大雪场的426名专业工种人才名单,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初步建立雪上项目专业人才储备库。下一步,北京冬奥组委将分竞赛辅助、赛道作业、安全防护、紧急救援、雪务工作等5个专业方向,对储备的人才进行一系列强化培训。

志愿者工作广受社会关注。今年1月,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团市委等单位,面向来自全国的113名平昌冬奥会中国志愿者,开办了培训交流营,在平昌冬奥会结束后,保留了70名有经验的骨干志愿者。同时,从北京高校遴选了230名拥有中、高级道滑雪技能的青年学生,组建了一支由32名体育教师组成的滑雪教练员队伍,列入专业志愿者储备库。目前,赛会志愿者的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抓紧制定志愿者招募战略、谋划前期志愿者招募工作、组织编写志愿者培训教材……

“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已经确定,关键在于落实。”闫成表示,“开发和培养好人才,是办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战略选择。依靠人才智力优势,我们全力以赴办好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责任编辑:赵鑫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