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出河北航模人的精气神
为备战全运会,自4月份起,河北航模协会专门组织了全省航模爱好者进行了选拔活动。也因此,每天在河北科技大学的操场上都会看到一家三口认真训练的身影。“就是想让孩子见见世面,多学些本事。”谈起为什么要报名参加本次集训,闫志超回答得非常质朴、简单。
生于河北高阳,家住任丘的闫志超,从小就喜欢航模,一本《飞上蓝天》已经翻看的“面目全非”。也是在他的影响下,爱人吴晓燕和在任丘第四中上学的儿子闫铁林也先后成了标准的航模铁杆迷。“我爱人非常支持我。”每谈及此,闫志超都非常骄傲。
记得俩人谈恋爱期间,“一次要参加航模活动购买器材,需要近千元的资金。”这让当时月工资只有800元的闫志超为了难,“怎么办呢,因为这次活动机会难得,如果不去确实可惜,但是去的话又没有那么多钱。”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听到消息的吴晓燕毫不犹豫的将钱帮他凑齐,“当时真的非常感动。”
后来,结婚、生子,闫志超从小培养儿子对航模的兴趣,特别是受保定航模协会苏斌老师的影响,闫铁林在6岁参加了高安杯空战项目的比赛,取得了第6名。随着儿子闫铁林迷恋航模的程度越来越深,吴晓燕的后勤保障工作就更加的繁重了。特别是为了备战本届全运会,让父子俩能安心训练,吴晓燕特意跟单位请了长假,来到石家庄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可以这样说,没有我爱人的支持,就没有我们这次集训之行,更谈不上有机会上全运了。”
除了人力上的投入,闫志超在物力上的投入也非常“可观”。这次他们参加的是涡喷特技飞行(F4J)比赛项目。“之前,我们是飞遥控花式飞行项目,从没飞过涡喷。”因此,操作手法上的不同和没有常规航线概念给他们增加了很大的训练难度,特别是因为接收设备不可靠(futaba 6018SB接收机故障)在训练时出现摔机现象,为此,在器材装备上他们一家就已经花了近10万元。这对于处于普通工薪阶层的闫志超来说,绝对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没办法,谁让自己喜欢呢。而且参加这个项目我也是有意在培养、锻炼儿子。”
据了解,在闫铁林参加的这个项目上,14岁的他有可能是参赛年龄最小的。一没有操作经验、二没有年龄优势,对于参加全运会就是为了夺取好成绩的大部分人来讲确实难以理解,但闫志超却有着充足的理由。“就是想让孩子知道,做任何事必须要百分之百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为了进一步激励孩子,夫妻俩也报了两个项目,准备一起大干一场,来个全家都要上全运。
“经过这段时间的集训,我发现孩子确实有了变化。以前,孩子几乎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知道自己照顾自己了,还帮他妈妈收拾家务。”而更让闫志超感到欣慰的是,在动手能力方面,闫铁林有了非常大的进步。“简单的故障自己能够修理了,而且也更加懂得珍惜自己的航模了。特别是每天晚上老师们都给我们培训基础理论知识,现在,对于为什么要飞航模、航模到底能对孩子学业起到怎样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另外,从自身的角度来说,与之前自娱自乐的飞行相比,一个多月的几次全运会集训,也让闫志超对比赛的态度有了很大不同,“以前参加航模活动就是玩,怎么高兴怎么来。通过这段时间的集训,不仅进一步认识了航模这项航空科技早期教育活动对人的锻炼和培养,也感觉肩上的担子重了。毕竟是代表我们河北参赛,有了一种责任感。我们全家一定会好好备战训练,争取共同获得参加全运会决赛的资格。
同时,以全运会为契机,充分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能力,力争在赛场上飞出我们河北航模人的精气神!”(体育生活报记者 宋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