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推动户外运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户外运动是健身休闲的主要表现形式,户外运动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动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对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推进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设体育强国等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要任务,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指导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文件。为推动《规划》落实见效,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改革创新,激发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激活户外运动产业的动能之源。当前,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还存在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推户外运动产品创新和场景拓展还不多,迫切需要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引领,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破除制约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规划》以深化户外运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实施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试点,研制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的管理制度。强化户外运动普及推广,鼓励户外运动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建立健全赛事活动安全工作机制,引导户外运动项目健康发展。创新户外运动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科技赋能户外运动场景,打造户外运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消费新模式。
二、促进区域协调,优化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新格局
户外运动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主要依托特定地形地貌、自然地理环境开展室外运动体验。我国国土面积辽阔,高原、山地、河流、湖泊、冰川、海岸等地形地貌丰富多样,开展户外运动、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应结合各地发展实际,充分利用江河湖海、山地、沙漠、草原、冰雪等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统筹推进,深入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开展山地类、水域类、高空类、陆地类等户外运动项目,系统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区域协调发展,形成重点项目突出、比较优势显著、区域融合互动的户外运动产业空间发展新格局。
《规划》明确提出促进区域户外运动产业协调发展,构建“五区三带”户外运动产业空间布局。京津冀核心区域要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方冰雪运动引领区。长三角户外运动产业要一体化发展,发展露营、铁人三项、滑翔伞、滑水、桨板、骑行等项目,打造华东户外运动示范区。中部地区要因地制宜开发山地自行车、垂钓、航空运动等项目,打造中部户外运动体验区。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推动帆船、冲浪、海钓、潜水等项目发展,打造华南户外运动休闲区。成渝双城经济圈要发展山地越野、定向、登山、攀岩、探洞、溯溪等具有区域特色的项目,打造西南户外运动集聚区。黄河流域要积极开发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马拉松、徒步、自行车、汽车自驾等项目,打造黄河文化户外运动带。长江经济带要利用沿线水域资源发展皮划艇、赛艇、龙舟、漂流等水上运动项目,打造长江水上运动带。海南和有条件的东部沿海城市要大力发展各类水上运动项目,打造滨海户外运动带。
三、坚持绿色生态,擦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新底色
户外运动与绿色生态的自然空间关系最为紧密。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自然遗产灿若繁星,拥有河流流域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320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34亿公顷,为开展户外运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推动户外运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紧扣绿色发展主题,把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户外运动项目绿色开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运动场景,在生态保护红线不被逾越、自然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正常生产生活不被妨碍的前提下,依托山地森林、河流峡谷、草地荒漠等地貌,建设特色体育公园,在河道湖泊沿岸、滩地等地建设健身步道,使生态设施、水利设施与户外运动设施融为一体,积极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让人民群众在运动中强健体魄、愉悦身心,更加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沉浸于自然之美中,获得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调适。
四、聚焦多维开放,释放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新活力
户外运动强调利用山林河湖海等自然资源,开展登山、跑步、冰雪、水上运动等运动,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本归真、舒缓压力、强身健体的需求。发展户外运动,优化和完善产品服务供给,需要更多的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为户外运动提供发展空间。近年来,在户外运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的开放也是社会各界最为关心、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
《规划》坚持开放共享理念,积极推动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开展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试点。支持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一般保护区内,因地制宜开展登山、徒步、越野跑、自行车、攀岩、漂流、定向等户外运动项目试点。在自然资源可承载范围内,明确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自然区域内允许开展的户外运动活动目录。鼓励试点单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划分活动区域、设置运动线路、限制参与人数、加强监督管理等措施,总结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普及。
五、立足以人为本,释放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新潜能
近年来,我国全民健身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人民群众更愿意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户外运动越来越受到青睐。尽管我国户外运动参与人群持续扩大,但与世界主要体育强国相比,我国户外运动起步较晚、参与率不高。应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扩大户外运动覆盖面,持续释放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潜力。
《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户外运动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拓展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新场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户外运动需求。丰富户外运动产品供给,开展户外运动赛事与节庆品牌培育工程,提升户外赛事与节庆活动品质。释放户外运动消费潜力,开展户外运动普及推广工程,完善户外运动消费政策,鼓励发放体育消费券的地区将户外运动消费纳入使用范围,引导和支持各地开展融合文体旅多业态的消费季、消费月活动,营造户外运动消费氛围。(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范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