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体育局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体育赛事进商圈的指导意见》(全文)
发文字号: 发文日期:2025-05-09 效力状态:有效
5月7日,河北省体育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体育赛事进商圈的指导意见》,出台四个方面共16条政策措施。全文如下,一起来看。
河北省体育局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体育局关于进一步提升赛事引流能力的指导意见》(冀体经字〔2025〕10号),进一步扩大观赛群体,更好地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助力全省体育消费提质升级,现就深入推进体育赛事进商圈提出以下指导意见。各级体育部门建立与商圈的联系沟通机制。建立“两清单”。一方面定期开展调研,掌握商圈的地理位置、规模大小、业态分布、消费群体特征等信息,建立“商圈清单”;另一方面根据赛事类型、规模、影响力、举办时间、目标受众等信息,推出适合进商圈的“赛事清单”。协调“两清单”对接匹配。根据商圈的场地设施条件、消费客群定位、商圈主题需求等因素,匹配合适的赛事资源,便于商圈对接承接。推动商圈实现从“场地提供者”向“内容创造者”的角色转变。指导引导商圈结合自身场地资源和运营需求,通过特许经营、资源置换等方式组建体育运动俱乐部或赛事运营公司,负责商圈内体育赛事的组织运营、体育项目的开发推广,通过会员制、赛事报名费、场地租赁费等方式实现盈利,举办持续性、系列化、差异化的品牌赛事。指导商圈结合自身资源特色,引导运动装备、健身培训、服饰百货、餐饮等商户深入参与,通过冠名赞助、联名推广、场景植入等形式,配套开展主题快闪店、健身体验、商品展销、美食市集等各类促销优惠,打造赛事主题消费场景,形成“赛事热点-商户服务-消费转化”联动链条。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赛事与商业区的融合策划、组织及运营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吸引专业体育公司、体育社团、体育爱好者等社会力量,参与赛事项目的策划设计、赛事活动的组织执行、赛事品牌的宣传推广,从而形成多元化的赛事运营主体和市场化的赛事运作机制。支持街舞、激光跑、电竞比赛、无人机比赛等科技感强的赛事,重点放在年轻人聚集的潮流商圈和网红商业体,融合商圈内的数字设备与沉浸式体验空间,打造集运动竞技与社交互动于一体的新型活动,吸引年轻群体消费。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在历史街区、非遗文化商业区等场所,开展八段锦、太极拳、传统武术擂台赛等项目,通过文化特色吸引观众,推动老字号品牌和国潮产品与赛事联动,促进手工艺品、国潮商品等消费。根据商场空间有限的特点,匹配三人制篮球、轮滑、乒乓球、垂直马拉松、搏击类、棋牌类等群众基础广泛、场地需求灵活且观赏性强的赛事,通过设计低门槛、强互动的赛事,并构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常态化办赛体系,将居民健身需求与商圈消费属性相结合,形成体育促消费的良性循环。利用体育重点赛事日、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时间段,结合周末和公众假期以及“双11”“618”等商业促销节日,推动商业中心、步行街区等商业区域举办以赛事为主题的购物节活动。通过邀请著名运动员参与互动、建立以赛事为主题的临时店铺、推出赛事合作的特色餐饮等手段,将观看比赛的体验与购物消费紧密结合,构建起“体育赛事+美食节庆+网络购物节”的综合消费模式。指导商圈打造以体育赛事为主题的餐饮体验店、体育综合休闲区等特色业态,引入智能健身打卡点和体感运动器材等互动设施,配备赛事直播大屏幕和观赛休息区,构建运动社交圈,营造沉浸式的体育消费环境。探索培育夜间荧光跑、街头篮球赛等夜间赛事IP,引入灯光秀、音乐表演等娱乐活动,丰富夜间赛事氛围,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参与;在重点商圈打造“赛事夜市”示范街区,建立分时经营机制,延长商户营业时间,优化夜间服务供给,为城市夜生活增添新活力。结合商圈消费人群特点,赛事宣传推广强化与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大众点评、小红书)合作,邀请网络红人和意见领袖参与赛事相关商户的探店活动,发布体验视频和图文指南,将探店内容与赛事标志和商业区定位相结合,从而实现精准的流量引导。推动构建赛事与商圈的粉丝社群,定期向社群成员推送赛事动态、商圈活动详情以及特别福利等,以提升粉丝的归属感与忠诚度;与商圈合作推出赛事会员计划,会员可享受一系列特权和优惠,包括优先参与赛事、商圈店铺折扣、定期接收赛事信息和会员专属礼品等;与商圈商家合作推出赛事联名产品,通过快闪店和电商平台同步销售,以延长赛事IP的热度持续时间。鼓励商圈运营方开发具备赛事购票、商圈导航、优惠券发放等功能的智能赛事消费小程序,以实现“一键式”消费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流和消费偏好,精准匹配赛事活动与商户促销;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定期统计赛事对客流量、消费额的拉动作用,建立报告机制,及时调整赛事类型或活动安排。各级体育部门优先围绕举办赛事的商圈周边区域,因地制宜配套建设口袋篮球公园、健身步道等群众体育场地,为商圈提供办赛设施改造的技术规范及专业指导;支持基础条件较好的商圈试点建设运动休闲中心,推行“体育指导员”进驻商圈,提供赛事组织、科学健身指导、国民体质监测等公共服务配套。明确主办方、商户、场地方安全责任,实施重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明确办赛承载能力,制定赛事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培训,提升应急响应速度,确保赛事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同时,加强与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联动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保障人员安全和赛事顺利进行。省体育局评选推出“河北省赛事进商圈典型案例”,给予表彰及资金资源支持。各地体育行政部门推出配套政策,结合实际拓展思路、创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总结优秀做法,提炼经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