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体育局

菜单
    主页 > 新闻中心 > 省局要闻 >

河北省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加快体育强省、冰雪大省建设,进一步提高我省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发挥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综合功能和重要作用,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河北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我省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竞技体育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十二五”期间,我省竞技体育大力推动“精兵战略计划”实施,紧紧围绕“奥运带动全运”的总体目标,不断深化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加强竞技体育规律特点的研究和把握,推动训练理念和方法手段创新,竞技体育运动成绩稳步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所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省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16个,全国冠军43个。2012年伦敦奥运会获3枚奖牌,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获6枚金牌10枚银牌和28枚铜牌,2014年仁川亚运会获12枚金牌7枚银牌3枚铜牌,积极参加世锦赛、世界杯赛、全国锦标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丰富了大赛经验,展示了良好精神风貌;与北京联合成功申办2022年第24届冬奥会,成立了省体育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项目结构有所优化,恢复省羽毛球队,新增冬季项目,部分项目与社会联办运动队取得新进展;将河北省体育大会与河北省运动会合并举办,创新办赛、节俭办赛理念不断深化;河北省足球改革全面启动,足球职业化取得新突破,两支足球俱乐部挺进中超联赛,女子足球不断进步;全省青少年业训规模稳步增长,各级各类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与此同时,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体教结合工作进一步深化,行业正风肃纪成效显著。
       但是,长期制约河北竞技体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协调发展机制不够健全,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仍较明显;发展方式上创新驱动不足,科学化管理和训练水平、政策和保障供给有效性等亟待提高;优势项目尚未形成夺金和集团优势,落后项目赶超决心和成长动力缺乏;个别运动队建设还存在着定位不准、关系不顺和效率不高的问题;冬季项目刚刚启动,部分项目基础薄弱;基层业训投入不足,人才储备厚度和质量与竞技体育发展需求仍有差距;反兴奋剂教育和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这些都是推动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十三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三五”时期,河北体育将进入改革任务更重、发展难度更大、社会需求更高的改革攻坚期,竞技体育的发展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更是从战略高度看待和重视体育工作,将体育事业发展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之一,习近平强调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提出要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这为竞技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将体育事业发展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了竞技体育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新常态经济发展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将为竞技体育提供重要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使我省竞技体育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北京携手张家口筹备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必将加速我省冰雪项目大发展,这些都为竞技体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竞技体育多元功能和影响力将大幅拓展。
     “十三五”时期,竞技体育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挑战也更加严峻。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机构升级将倒逼体育事业体制机制改革,竞技体育发展面临转型发展的挑战,以足球改革发展为突破口的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冬季项目从零起步,要实现2022年冬奥会既定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对竞技体育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竞技体育管理水平提出了新挑战,职业化体育需要新突破、新路径;国内外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对我省竞技体育发展质量与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国内同等水平省市快速崛起,全运会竞争格局加剧。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的部署要求,精准把握竞技体育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找准竞技体育发展的突破口,推动新发展、勇于闯新路、开创新局面,奋力加快体育强省建设步伐。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以健康河北和体育强省、冰雪大省建设为目标,以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发展竞技体育。坚持实施奥运争光、全运争金“双争”战略,遵循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全力抓好2017年天津全运会、2020年全国冬运会和东京奥运会、2022年冬奥会备战参赛;坚持深化竞技体育改革,优化项目结构,培养精英人才;坚持人才强体发展理念,加强与社会联办运动队,凝聚竞技体育发展的强大合力。积极培育体育后备人才,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科学布局、均衡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健康河北做出新贡献。
     (二)发展目标。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围绕“奥运争光,全运争金”的总体目标,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提高我省竞技体育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优化项目结构,调整完善项目布局,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赛场竞争力。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省体制,以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动冰雪运动项目重点突破;巩固扩大优势项目,挖掘潜优势项目增长点,基础大项和落后项目力争有更大提升,全省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提升“三大球”发展水平;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突出训练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夯实发展基础;加强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考核评估,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创新完善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特色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运动成绩方面,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内外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为省争光。确保2016年和2020年夏季奥运会获得奖牌,争取2017年天津全运会金牌10枚、力争12枚,奖牌30枚,成绩稳中有升;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加快我省冬季项目竞技水平提升,2018年平昌冬奥会有我省运动员参赛,2020年全国冬运会夺取金牌;参加2018年亚运会展示我省体育健儿良好精神风貌,参加其他重大赛事争创优异成绩。
        三、主要任务
     (一)做好重大赛事备战工作,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大力实施竞技体育精兵战略计划和奥运争光、全运争金“双争”战略计划,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在奥运会、全运会、亚运会等国内外重大比赛中争取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建立层次分明、职责清晰、任务明确、计划周密、措施完善、保障有力、奖惩严明的常态化备战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对奥运会、全运会等重大赛事备战工作的综合协调与组织保障,确保备战工作有序进行。
       完善备战机制,抓好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精细化实战训练,确保完成参赛任务。全力做好奥运会(冬奥会)、全运会(冬运会)、亚运会(亚冬会)、青奥会(青冬奥会)、青运会等备战参赛工作,重视研究和应用新规则,制定符合运动员特点的训练备战方案,组织好实战训练,尽力争取更多参赛名额。探索建立适合本项目的训练监控与评估体系,在备战参赛方面取得新突破。配合国家体育总局,做好我省备战各大赛事运动员的科研医疗服务,做好全方位保障工作。
       专栏1:参加国内外重要赛事任务目标
     1.2016年巴西里约第三十一届夏季奥运会:争取更多河北运动员入选中国代表团,确保获得奖牌。
     2.2017年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金牌10枚、力争12枚,奖牌30枚。
     3.2018年印尼第十八届亚运会:整体实力有所提升;2018年第三届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争取有我省队员参赛,大赛中得到锻炼。
     4.2019年山西第二届全国青运会:展示青年队伍形象,检验后备人才队伍。
     5.2020年日本东京第三十二届夏季奥运会:确保奖牌,力争金牌。
     6.做好2021年全运会队伍组建和备战训练工作。
     (二)突出发展重点,优化调整项目结构。综合评估竞技体育项目发展潜力和价值,坚持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拓展规模,提高效益。加快优势项目发展,强化潜优势项目发展,积极探索落后项目发展新路径,以“优势项目扩大优势、基础项目振兴发展、集体项目和冬季项目重点突破、探索突破”为抓手,提升竞技体育实力。紧紧围绕乒乓球、射击、跳水、体操、举重和羽毛球等6个国家的夺金重点项目,加大向国家队输送人才力度,培育河北优势项目集群。重点扶持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夯实人才厚度,提升基础项目核心竞争力;把拳击、跆拳道、武术等项目打造成稳定夺金项目,把柔道、摔跤、自行车、水上等项目打造成为争金夺牌项目。通过采取与社会力量联办形式,大力发展冬季项目、“三大球”等集体项目、部分落后小项和我省尚未开展的空白项目,保持并适度扩大发展规模。统筹省内区域间竞技体育协调发展,鼓励和引导各市重点发展符合本地区实际,具有区域特点的运动项目。

       专栏2:重点发展项目
       1. 田径、游泳实施重点突破工程,在现有优势项目基础上,部分小项形成集团优势,个别小项实现突破。
       2. 围绕拳击、跆拳道、跳水、体操、乒乓球、柔道、射击等项目,确保我省更多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国内外大赛。
       3. 到2020年,新增4个大项,20余个小项,大项设项数量达到27个,小项数量达到290余个,力争有40个小项在全国比赛中进入前三名,100个小项进入全国前八名。
       4. 实施“重点项目发展工程”,在各市布局重点项目(8-10个左右),给予重点扶持。
       5. 大力发展冰雪项目,到2020年我省参加的冬季项目小项设置争取达到45个。
       6.增设空手道、射箭、攀岩、击剑等项目。

     (三)全力以赴抓筹办,实现冬季竞技项目重点突破。紧紧围绕筹办2022年冬奥会,围绕《河北省冬季运动发展规划(2015-2022年)》,建立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冰雪竞技项目重点突破。精心打造省冰雪项目优秀运动队,优先发展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高山滑雪、速度滑冰、冰球、花样滑冰等项目,尽快提升我省冰雪运动的竞技实力和水平,在国内外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深度合作,推动在崇礼共建国家冰雪训练基地,共建国家冰雪运动青年专业队伍,全力做好资金投入、设施设备、后勤服务、科研医疗等保障工作。拓展与社会力量联办省冰雪项目优秀运动队范围,落实国家《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冰雪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加强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努力改善后备人才培养的训练设施,提高教练团队水平。做好赛事活动举办工作,营造筹备举办冬奥会的浓厚氛围,有序推进冬季项目备战、参赛工作。
       专栏3:冰雪运动重点任务
     1.2016年新疆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组队参赛,填补河北冰雪项目空白;确保获得奖牌和金牌,实现冰雪项目奖牌“零”突破。
     2.2017年日本札幌第八届亚冬会:确保我省运动员入选中国代表团。
     3.2018年韩国平昌第二十三届冬奥会:力争有我省运动员参赛。
     4.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争取更多项目参赛,获得金牌。
     5.2018年开展冬季运动项目的设区市达5个以上,2020年达到8个。
     6.制定出台河北省冬季项目后备人才扶持办法。
       (四)推动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发挥竞技体育举省体制优势,推进政府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投入评估体系,逐步完善适应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和趋势、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我省省情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树立正确政绩观,充分认识和发挥竞技体育多元功能和综合价值,完善竞技体育制度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优秀运动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对竞技体育发展理论、训练理念、技战术和组织管理方面的研究和经验总结,使创新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进一步转变职能,以足球改革发展为突破口,深化单项体育协会改革,推进管办分离,探索“三大球”和其它竞技体育项目职业化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群众性和商业性赛事与活动的服务与监管,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办赛的积极性,建设品牌赛事,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与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发挥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比赛的杠杆作用,形成与训练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赛事体系,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服务。

      专栏4:转变发展方式
     1.出台《省体育局关于联办省优秀运动队的实施意见》,多种形式联办运动队。
     2.开展竞技体育发展理论研究,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支撑。
     3.与社会联办项目达到6个以上。
     4.积极探索跨项目、跨界、跨年龄选材,将田径、游泳打造成各项目人才输送基础项目。
     5.积极争取共建国家雪上项目运动队伍。

     (五)把握竞技体育特点和规律,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深化对竞技体育发展规律、运动项目训练竞赛规律的认识和总结,揭示并破解当前提高竞技体育技术水平的难题,通过对训练内容和效果的深入分析研究,揭示大赛过程中成绩起伏和比赛胜负的本质,把握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实践。深入研究竞技体育发展规律,推动训练、科研、医疗、教育、管理“五位一体”,在训练方法、训练手段及技战术方面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重视对国内外先进训练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以优势项目发展规律指导项目发展工作。注重对国内外竞技体育发展动向和趋势的信息收集分析,完善训练信息平台,加强对项目竞赛规则规程的研究。
       加强对训练过程控制,以夺取优异成绩为目标,以训练过程管理为重点,以提高训练质量为核心,重视训练参赛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积累,提高训练绩效,实施运动队定期评估制度,并将评估情况向各运动队反馈。及时总结大赛经验,不将大赛失误简单归结于运动员心理不稳定、自信心不足,更多从备战团队氛围和训练上深刻反省、剖析,从赛前训练计划和方法安排、技战术储备、临场指挥和临场应变找答案。
       加强运动队复合型训练管理团队建设,明确团队的构成、职责、工作机制,鼓励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切实提高科学选材、体能训练、技术诊断、机能监测、心理调控、体能康复、伤病诊断、运动营养及反兴奋剂等综合科研和服务训练比赛能力,着力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馆和综合设施,改善训练竞赛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其训练、科研、医疗、教育和保障水平,加强重点训练基地的扶持力度,打造具有地域和项目特色、有影响力的综合或专项训练基地。

     专栏5:转变发展方式
     1.推进复合型训练团队建设,重点保障承担金牌任务的运动队。
     2.定期对承担全运会任务的各个教练组进行评估。

     (六)坚持节俭廉洁办赛,组织举办各类高水平赛事。坚持“节俭办赛”理念,完善办赛方式和组织管理办法,科学编制经费预算,加强监督审计,处处体现节俭办赛理念。积极推动京津冀竞技体育协同发展,联合申办和举办高端体育赛事,着力打造与京津冀的国家战略定位和城市形象相匹配的品牌赛事,逐步将京津冀地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赛事聚集区;实现京津办赛经验和国际影响大、发挥河北地域面积广和山水资源丰富优势的互补,承接、谋划高水平赛事,积极申办冬季项目国际单项赛事;打造我省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竞技体育赛事,提升品牌知名度、赛事运作市场化水平。
       举办好河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河北省第九届青年运动会及各项目青少年比赛,为奥运会、全运会锻炼队伍,选拔输送人才。充分发挥省级综合性运动会的社会功能与作用,深化竞赛改革,促进体育竞赛社会化,推进省级青少年体育竞赛参赛办法改革和多站式竞赛模式改革,建立符合青少年成材规律的分层次、分等级的青少年竞赛体系。

     专栏6:举办高水平赛事
 
     1.京津冀联合申办和举办国际国内高端赛事每年2-3次。
      2.每年举办冰雪项目高水平赛事活动5项次以上。
      3.办好衡水湖、秦皇岛国际马拉松比赛。
 
     4.组织河北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河北省第八届和第九届青运会。
      5.每年举办国家级以上高水平赛事10项次以上。
      6.总结游泳、网球多站式比赛经验,在各个项目上推广。

     (七)人才强体工程,强化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竞技体育人才队伍,规模总量稳步增长、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结构更加优化、人才素质显著提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配套制度建设,健全运动员、教练员、科研医务人员的聘用、培训、考核及职称评定制度,实现运动员选招、入队、管理和退役的培训全覆盖。以实施运动项目机构调整为突破口,培养重点项目领军教练员,逐步带动提升整体实力;完善教练员培养、选拔和任用制度,强化教练员队伍学科带头人培养,确保更多教练员参加各类岗位培训;加强竞技体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提高对项目规律的认识水平和把握能力;加强科研、医疗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科研医务人员培训制度,制定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奖励和保障政策;重视裁判员培育,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争取在国内外重要赛事上执裁,有计划地培育我省重点项目的骨干裁判员,打造高素质裁判员队伍。

      专栏7:人才队伍建设
     1.实施“教练员素质培养工程”。
     2.制定出台《河北省体育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意见》。
     3.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教练员到我省执教,提高科学训练水平。
     4.组织重点队员到国外训练,提升竞技水平。

     (八)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贯彻落实《河北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定》,拓宽培养渠道,构建富有成效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省体校龙头带动作用,加强各级各类体校的分类指导和考核评估工作。按照省有重点、市有优势、县有特色、校有传统的思路,不断加大各级各类体校、少儿体校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及业训扶持点、青少年俱乐部的扶持力度,尤其要加强县区级业体校在场馆设施、训练器材以及冬季后备人才等扶持力度。
       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各级单项训练基地,巩固业余训练基础,提高青少年训练水平,打好专项运动能力基础。科学规划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深化体教结合,推动更多运动项目在学校的普及开展。建立科学公正的后备人才选拔机制,确保后备人才选拔的数量和质量。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专栏8: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
     1.落实好《河北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考核办法(试行)》,调动各市体育局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开展“青少年人才提质工程”,引导基层体育训练向打基础、提素质、抓规范、重选材方向转变,后备人才训练水平有较大提升。

     (九)探索发展新路径,推进与社会力量联办运动队。制定出台《河北省体育局关于联办省优秀运动队的实施意见》,按照效益优先、扶弱强优、互利共赢、竞争择优、动态管理的原则,促进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与社会机构,双方或多方参加、以协议形式,明确各方责权利,单独注册实体化冬运会、全运会项目省优秀运动队。创新联办省优秀运动队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办队格局,力争多出人才、快出成绩。
       深入贯彻落实《河北省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河北省足球协会调整和建设,加强新型足球学校建设,改革足球人才培养方式,普及发展社会足球,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发展基础,建设河北省足球队,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河北特色、有利于事业发展的足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探索社会力量组建足球、篮球和冰球等职业俱乐部参加职业联赛,推进运动项目职业化、社会化的改革试点。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省体制,建立符合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组织管理体系。成立省体育局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全运会、冬运会备战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层次分明、职责清晰、任务明确、计划周密、运转有效的常态化备战组织管理机构与机制。落实《竞技体育精兵战略计划》和备战全运会、冬运会实施方案,动态把握备战进程,推动工作落实。
     (二)强化服务保障。强化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做好全方位服务保障工作。对运动队训练器材、设施、物资、经费、医疗、营养保健等需求,要尽力而为,确保服务质量与效率。针对项目特点,对重点项目给予专项经费重点保障,对一般项目给予必要保障,对确定为全运会、冬运会夺金项目队(组)每年给予一定的重点扶持经费。设立科研营养专项经费,针对不同项目特点进行营养品保障。与社会力量联办的省优秀运动队由省体育局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体育科研工作重点解决一线运动队训练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紧盯夺金项目和潜优势项目的突破,刻苦攻关,提高运动成绩。
     (三)严格考核评估制度。实行计划管理、制度管理和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强化竞技体育组织、计划、责任、保障工作四落实。逐一项目制定各个周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工作计划,完善和细化各项制度,对训练和备战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备战参赛任务目标工作责任制,实行年度考核和周期性考核,建立以结果为导向,以完成全运会年度任务和周期任务为目标,以训练过程管理为重点,以提高训练质量为核心的竞技体育绩效评估体系,健全有效的问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青少年后备人才考核评估体系,将资金、项目扶持与人才输送挂钩,奖励标准与考核评估结果挂钩,公开考核结果,接受群众监督,调动基层训练单位输送人才积极性。
     (四)深化行业正风肃纪,抓好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坚持依法治体,依法行政。坚持体育行业不正之风的治理整顿,深入开展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专项治理,加大执法执纪力度。全面贯彻实施《反兴奋剂条例》、《反兴奋剂管理办法》,完善反兴奋剂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兴奋剂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以综合性运动会为重点,对运动员注册、参赛年龄进行严格审查,建立健全体育竞赛仲裁制度,加大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执裁不公、扰乱赛场正常秩序的违规违纪行为的检查处罚力度。与有关责任单位签订《反兴奋剂工作责任书》,落实反兴奋剂责任制,完善省运会反兴奋剂准入制度,强化教练员、运动员及其辅助人员自觉抵制兴奋剂的意识和能力。坚决执行“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方针,做好备战参赛各类运动会的反兴奋剂工作。加强赛风赛纪综合治理工作,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格防范,严肃整治,形成公平、公正、公开、干净的竞技体育的发展生态,创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
     (五)加强思想政治和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和新方法,加强运动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省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与技战术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教育引导广大运动员“做最好的自己”,让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敢为人先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始终贯穿到训练备战工作的全过程。注重结合项目特点,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将对运动员精神、意志、心理和作风的锤炼融入日常生活、管理和训练中,大力激发教练员、运动员树立百折不挠、敢打敢拼的决心和勇气,不断增强重大比赛、关键时刻的克敌致胜能力。强化运动员精神、意志、心理和作风的锤炼,培养运动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作风,增强为国、为省争光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作风顽强、纪律严明、能打硬仗的竞技体育队伍。
       扎实推进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拓宽我省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渠道,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规划的制定、组织实施、管理协调工作,鼓励优秀运动队运动员接受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安排入选运动员接受从初中到高中阶段不同年级文化教育的同时,保障小年龄项目的运动员完成小学、中学和中专学历教育。鼓励优秀运动员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充分调动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队的积极性,采取多种灵活方式,取得入学资格,为运动员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着力提升运动员综合素质,夯实后备人才根基,提升科学训练能力,促进运动水平提高,确保我省竞技体育人才辈出,基业长青。

责任编辑:赵鑫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