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
初秋,暑热未消,还时不时地有“秋老虎”光临,虽然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许多人开始逐渐给运动“加量”。初秋也是“秋冻”的最佳时机,最适合耐寒锻炼,以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
初秋更适合秋冻
初秋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有助于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在“耐寒”锻炼中,对于寒冷的适应,医学上称为“低温习服”或“冷习服”。指在低温条件下,经过一定时期的锻炼,使人对低温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即对低温耐力的提高,对低温生理反应的减轻。任何物体对温度的变化都会产生热胀冷缩。人体也是一样,皮肤黏膜受到冷刺激首先表现为血管收缩。在初秋季节,通过简单的运动养成“耐寒”体质。
此外,要领悟“秋冻”的内涵,不应只局限于少穿点衣服,也包含体育锻炼等,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无论何种活动,都应注意切勿搞得大汗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即可停止,以保证阴精内敛,不使阳气外耗。而在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的晚秋则切勿受冻。晚秋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以致气温骤降,此时若一味强求“秋冻”,对健康无益,还会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
选择适宜运动方式
一般来说,耐寒锻炼包括:登山、步行、太极拳、洗冷水浴、骑自行车等等,可以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兴趣来选择具体的项目。
秋季爬山,温度变化比较大,这对人体健康本身是有益处的: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当然,爬山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空气温度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产生不测。
冷水浴,就是用5-20℃之间的冷水洗澡,秋季的自然水温正是在这一范围内。冷水浴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称作是“血管体操”。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以至于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但是需注意不要一下子就从热水过渡到冷水,前期要先用与体温接近的水,之后再逐渐降低水温,如果还不适应,可以选择用冷水洗脸、冷水擦身等。
要把握相应原则
有些人认为,耐寒锻炼是纯粹的受冻,事实并非如此耐寒锻炼是有一定原则的。
锻炼要把握好“度”。耐寒运动不能盲目进行,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循序渐进进行锻炼,要及时调整健身习惯,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才能达到“耐寒”锻炼的效果。
锻炼应循序渐进。很多人认为,锻炼的时候要少穿,否则稍微一动就热得很。其实,我们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衣服应该一件一件地减少,千万不要以为穿件单衣、冻得不得了就出门,以为靠运动产热来升温。同时,我们的活动时间应由少开始,逐渐增多,以给身体一个适应的时间。
锻炼后要记得补水秋天气候干燥,容易出现口舌少津、嘴唇干裂、大便干燥等症状,再加上运动时会有汗液蒸发等,体内更加容易丧失水分,从而加重身体因缺水而产生的各种燥症因此,进行耐寒锻炼后,要给身体进行一次补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初秋在户外运动,除了防暑、防晒,更要注意防凉,运动之后满身汗水被风一吹很容易受凉,所以外出活动时尽量带件外套,出汗之后也不要急着脱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