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7.3岁的预期寿命 体医结合是妙方
77.3岁,这是2020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多项“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并再次提出了“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十二五”时期,我国实现了人均预期寿命预计比2010年提高1岁的目标,达到了76.3岁,并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77.3岁的实现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目标之一,也成为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真实写照。体育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当前全民健身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体育积极作用的发挥要与医疗、卫生、养老等多领域融合。而体育与医疗的结合将是一剂妙方,助力全民健康、健康中国的实现。
提升国民体质是关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良好的国民素质,国民素质涵盖多个方面,身体健康是其中重要的部分。目前我国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焦虑症也是新的‘威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体育运动、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胡翎说道。
“进入21世纪以来,健康被赋予新的内涵,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和病痛,更体现在身体机能的良好运转,人们能轻松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并达到身心愉悦。”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原院长李国平在提案中写道。对此,他希望能够构建健康体检新模式。
李国平建议,体育和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充分合作,在健康体检中增加健康体适能测评的环节,并结合临床医学检查和健康体适能测评的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依托现有健康体检平台,通过大力宣传,逐步培育新型健康体检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热情,使健康体检不仅具有较好的疾病筛查功能,更能全面评价和提升人体的健康体适能,发挥运动促进健康的积极作用;加强和充实健康管理师队伍的建设,在健康管理师的技能培训中应增设健康体适能测评、运动处方和运动管理的内容,使健康管理师掌握和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为“医保——健身卡”点赞
今年胡翎带来了《关于在“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全民健康行动的建议》。她建议,全面推进“健康是第一民生”思想的形成,大力推进全民体检行动和全民健身,积极推进疾病监测信息化系统建设,实施健康支持进万家行动。在具体措施中,胡翎提出了诸多医疗、卫生领域的举措,同时突出了体育的积极作用。她提出,要在建设体育公园、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基础上,努力营造运动环境,广泛设置健身器材,采取多种有效方式积极支持民间各种运动项目团体活动,广泛开展政府职能部门主导下的全民参与的步行运动或自行车运动。同时督促学校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锻炼。积极响应国家卫计委倡导的“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行动计划,打造运动健康城。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科学中心主任胡扬建议将个人医保卡余额用于运动健身。他认为,实行“医保——健身卡”,有助于民众将“趴”在医保卡里的闲钱用于健身,达到慢病防控的目的,反过来对节省医疗资源又起到推动作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胡扬说:“有调查显示,投资1元钱健身,可以省下8.5元医药费、减少100元抢救费,能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院长姚媛贞也为医保卡余额用于健身点赞。她说,现在年轻人的依从性较差,像三四十岁的人正处于事业上升期,他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较少关注自己的身体。我们发现目前很多病都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与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有关。医保卡余额用于健身的方式,将提升年轻人参与健身的热情。但这一方式的推行还应考虑到各地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
胡扬说,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为居民参与医疗卫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人账户积累作用不尽如人意;二是个人账户控制费用作用有限;三是个人账户的医疗保险基金互济性没有得到体现。在利益驱动下,个别药店甚至成了便利店,宝贵的‘救命钱’沦为‘零花钱’,不仅违反了我国医保卡使用相关规定,更加不利于居民将钱用在刀刃上。因此,他建议卫计委对江苏省“医保——健身卡”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论证在我国推广启用“医保——健身卡”的可行性,尽快制定和落实这一有利于全民健身活动开展、防控慢病的政策。(记者 李雪颖 李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