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体育局

菜单
    主页 > 体坛冀语 >

杨殿甲:河北竞技体育的“开山人”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于有生之年,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精神指引下,以拓荒牛精神,勇于奉献,为提高老年朋友健康水平、为健康中国共筑中国梦作出新成绩。”

杨殿甲:河北竞技体育的“开山人”

    做学生时,他刻苦读书,勤恳锻炼;带运动队时,他忙里忙外,细致认真。年青时他将汗水播撒在运动赛场,工作后他将心血倾注于河北竞体。几十年来,他一直走在训练、赛场的第一线,他曾被评为“新中国体育开阔者”,2005年出席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大会,曾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并亲身见证了河北竞技体育的发展。他是奖牌背后的“谋划人”,也是河北竞技体育的“强心剂”,杖朝之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继续发挥余热,为河北体育发展添一把柴。他,就是曾任河北省体委竞赛处处长的杨殿甲。

近日,怀着敬仰的心情,带着对河北体育历史过往的好奇,记者拜访了这位河北竞技体育的“开山人”。

 

    从“练体育”到“干体育”

    在河北省老年体协办公室内,记者见到了杨老,慈祥、热情、精神饱满、文质彬彬,这一切在已80岁高龄的杨老身上体现出来,着实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此起彼伏的电话声与杨老有些沙哑的嗓音缠绕在一起,让人不免对眼前这个头发斑白的老人多了一丝心疼和敬重。在简单安排好手头工作过后,杨老终于有时间和记者聊起他的体育人生。

    杨殿甲是北京通州人,初中毕业后考入通州师范学校。那时候的他年轻有活力,跑、跳、篮球等各类体育项目他都十分擅长,也经常活跃在学校的各项体育运动竞赛中。当年,在学校举行的全校环城越野赛跑中个人获得第一名,所在的二年级乙班获总分第一名。浓厚的体育氛围培养了杨殿甲最初、也是最单纯的体育情怀。“那个年代的生活相对还是比较艰苦,对运动员和体育老师也没什么特殊待遇,只是在伙食上有那么一丁点的照顾。不过从学校领导到教导处和教职员工,大家都很重视体育工作,经常会搞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所以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杨殿甲说。

    1955年杨殿甲从通州师范毕业,恰逢河北省体委和教育厅在保定联合开办了体育干部训练班,成绩优异的他便被学校保送去继续深造学习。“当时河北体委正处于缺少人才的阶段,大家也都很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寒暑假都不休息,抓紧一切时间,在一年半内学完了两年的所有理论课程。”杨殿甲说。1956年秋,学有所成的杨殿甲,走出体育干部训练班便直接被分配到河北体委运动处,参与一线竞技体育工作。自此,正式结下了他与河北竞技体育的缘分。

 

    措施得力 成绩喜人

    当时,为了加强对竞技体育的管理力度和人才的选拔培养,河北体委决定进一步明确职责,将运动处拆分组合为竞赛处和训练处。竞赛处专门负责安排组织比赛,训练处则负责运动员的业余训练。时任竞赛处处长的杨殿甲率先与训练处协商,提出两个部门“分工不分家”的指导思想,并明确表示“竞赛为训练服务”的主张。“虽然那时候运动处分成了两个部门,但是其实我们两者之间‘出成绩、出人才’目标是一样的。从我们竞赛处来说,组织比赛就是为了选拔更多的优秀体育苗子,再向训练处进行输送培养,我们两个部门之间也经常在一起沟通,配合也慢慢变得默契。”杨殿甲说。那几年,全国各地推行此种拆分部门政策的省市不在少数,然而很多地方都因为两部门的矛盾导致分分合合,但是河北省却从未发生过这种情况,竞赛处和训练处一直亲如一家,拧成一股绳共同为河北竞体发展出力。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当时河北大部分地区以村落为主,天天背朝黄土面朝天的生活,让朴实的河北人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而杨殿甲正是看到了这一特点,结合各运动项目的特色,决定率先从田径抓起,重点突破。“田径是我国体育历史中的大项,在全国比赛中所占的分数和金牌也比较多,但是从训练上来说确实比较辛苦,不过在那种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我们河北的小队员最不怕的就是吃苦。”杨殿甲说。于是,“得田径者安天下”的口号迅速响彻全省体育部门和运动队中,借着这股士气,在1959的年的全国第一届全运会上,我省田径运动员李贺年一举获得2项冠军,接着,他又在1965年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上再次夺冠。同时,在这两届全运会中,李贺年均打破了全国纪录。

    随着形势的发展,保定、邯郸、廊坊等地的一批小型游泳馆逐渐兴起,杨殿甲从中看到了机会,于是“得田径者安天下”的口号,便又顺理成章的有了下一句——“主游泳者主沉浮”。虽然各地的游泳馆只有三四十米长,但是在当时训练场馆缺乏的情况下,这已经让很多运动员和教练员心中乐开了花。在训练中,泳池长度短,他们就重点从转弯处上下功夫。因此,虽然条件有限,但运动员们转弯、摸池、加速的基本功底逐渐牢固,技术水平也迅速提高,涌现了钱红、夏福杰、王大力等一批优秀游泳运动员。

之后,随着国家逐渐重视摔跤柔道项目发展,杨殿甲等一批竞体人又及早筹备,将柔道项目的国家培训任务留在了河北,并进一步提出“抓好摔跤柔道不发愁”的发展思路,再一次让河北体育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系列相关发展思路、措施的制定,让河北体育在十几年中,一直保持着全运会总分前八名的好成绩。而谈起那时的成功,杨殿甲更多的将功劳归于大家:“那十年来,竞赛处和训练处团结协作,为河北体育培养了雄厚的人才基础,同时在训练方向上一直都是紧跟形势,上面出政策,下面马上行动,紧密配合。”

 

    深入一线 分析突破

    1972年,河北篮球队恰逢队员新老交替,成绩下滑。杨殿甲临危受命,由竞赛处调入体工大队,担任副大队长及副书记,主抓篮球工作。

    “篮球是个集体项目,所以凝聚力很重要,只有队伍团结了,士气上来了,才能更好的出成绩。尤其当时队伍正处于新老队员交替的重要阶段,如果队员们的心散了,对队伍成绩下滑的影响就会很大。”杨殿甲说。在找到原因后,杨殿甲抛开领导身份,深入到运动队当中,在政治和生活两方面上尽可能的关心队员,多听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那时候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队里有一名队员因为家庭成分较高,家中受到影响。杨殿甲知道后,第一时间与队员沟通,使他打开心结,并积极了解相关政策,为队员解决后顾之忧。一心扑在运动员身上的杨殿甲很快和队员们打成了一片,队伍的凝聚力也提高了。

    在稳定了队员的情绪之后,杨殿甲又召集领队、教练一起协商摸索,调整队伍阵容配置,以老带新为基础,逐渐改变了当时篮球队因为队员交替造成的内外脱节的问题。终于,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河北男篮再次重返全国前八,女篮位列全国前五,还曾获得过一次甲级联赛第二名。而正是因为共同经历了那段低谷时期的艰难岁月,杨殿甲与河北篮球队的教练及队员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甚至直到他退休后,每逢球队遇到重大比赛,他也会受邀来到赛场,亲自为队员们鼓舞士气。

 

    发挥竞赛杠杆 探索社会化办体育

    1983年底,杨殿甲在出色的完成了体工大队的工作任务后,重新回到竞赛处,并开始着眼于大型比赛的筹办。

    在“竞赛为训练服务”的指导思想下,河北体育逐渐培养起了一批属于自己的优秀运动队伍,但是怎么样继续在全国提高河北竞技体育影响力,推动体育持续发展?杨殿甲认为,还是要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比赛对于竞技体育来说,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没有人,通过比赛可以促进人才发展;没有钱,可以通过比赛增长财物;没有场地,可以通过比赛增加场馆建设。”杨殿甲说。

    于是,在这一主张下,竞赛处开始着手举办一些全国性、甚至全亚洲的大型比赛,借此来推动河北体育深入发展。在紧锣密鼓的积极筹备中,“亚运会田径精英赛(中国选拔赛)”、“全国田径锦标赛”、“全国城市运动会”、“中日韩青年运动体育大会”等一批深具影响力的大型赛事纷纷造访河北。事实证明,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河北运动员与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交流沟通,并且对河北城市建设也起来了积极作用。不过,在当时经济基础薄弱的大背景下,这些工作的开展也曾经遇到了许多阻力和难题。

    1991年,经历过大地震之后的唐山,经济亟待发展。考虑到其较好的田径群众基础,河北体委希望将第二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放在唐山举行,借此提升士气。然而,在当时,举办此类大型比赛大约需要四千万的资金支持,钱从哪来,一时成为难题。为此,当时的体委领导和杨殿甲多次找到省里领导进行沟通,详细阐明举办比赛的影响及意义,最终,河北省委决定出资两千万,并给予唐山市优惠政策,允许他们采用自主经营的方式,自筹资金。正是通过举办这次比赛,唐山市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新建的小型运动场馆也连成了片。唐山市建国路,“三步一盆花,五步一个景”的繁荣面貌给很多人留下来深刻的印象。正是比赛的杠杆作用,让唐山城市发展受益,也为河北体育打响了名气。

 

    从比赛竞技 回归全民参与

    1996年,刚刚退休的杨殿甲带着难以割舍的体育情怀,受邀来到老年体协工作。而搞了一辈子竞技体育工作的他,把竞技体育工作经验也带到了这里。

    那时,健身球操作为一种老年运动健身项目,在全国刚刚兴起,但是还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赛事让健身者展示,因此在项目推广上受到了阻碍。于是,杨殿甲想到以此作为突破。凭借着多年筹办比赛的经验,他找到了当时河北健身球操的编排者沈守仁教授,二人共同商量制定了比赛规程和安排,就此,健身球操比赛率先在河北省开展。当时,比赛吸引了来自河北省各地的400余名健身球爱好者的积极响应。而北京、湖北、山西等地也慕名前来学习办赛经验。看到群众如此喜爱,杨殿甲趁热打铁,找专家编排适合不同体质、年龄的老年人练习的新动作,并配备制作了相关光盘、技术动作图解向全国各省市推广。现又组织人员创编完成了五套健身球操创新套路,受到了广大老年朋友的欢迎。

    为了拓宽群众体育广度,结合老年人的特点,杨殿甲逐渐隐去了竞技比赛的竞技性,转而增加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参与性。在奖项设置上,他分别以“梅花奖”、“菊花奖”、“荷花奖”命名,而不设具体排名,后来又改为“优胜奖”、“优秀奖”的叫法,并提升“优胜奖”比例,尽力让更多队伍都能享受到收获奖项的快乐。几年来,也有不少人向他打探其中的区别,可是杨殿甲总是呵呵一笑,“只要得奖就是好样的!”成了他的“标准”答案。因为在他心中,老年群众体育工作更多是以快乐锻炼、交流会友、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以他也一直倡导,办比赛不淡化名次、胜负一笑两欢,只要是适合老年人健身锻炼的项目就应该值得更多普及推广,不设门槛,真正走向群众,接近群众。

    同时,杨殿甲将老年比赛赛制进行改革,使全省性的大型比赛,在各地都设自己的赛区,并减少了规定项目,转而允许参赛者可以根据当地传统特色项目自拟参赛,这样一来,参赛人数和参加队伍数量剧增。“许多地区的农民朋友也积极参与进来,经常是一有比赛,他们就放下农活开着面包车来参赛,比赛完了又开车直接下地继续干活。”杨殿甲兴奋的描述着。

    比赛办在了家门口,真正调动了老年朋友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参与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覆盖面也越来越大,“全省老年体育发展越来越好,我们是打心眼里高兴,而这个成绩的取得是我们所有老年人体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杨殿甲深情地说,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不会有今天这样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而面对未来,杨殿甲最大的心愿是,于有生之年,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精神指引下,以拓荒牛精神,勇于奉献,为提高老年朋友健康水平、为健康中国共筑中国梦作出新成绩。

责任编辑:河北省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