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成:为河北体育奉献无怨无悔
他曾是一名优秀运动员,因为运动成绩优异,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退役后,他投身河北体育事业的发展,曾获得过国家体委颁发的“新中国体育事业开拓者”;2002年,年已62岁的他与徐寅生等体育名宿一起,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体育工作的最高奖——体育工作荣誉奖章及证书,是河北省唯一获得此殊荣的人。他,就是曾任河北省体委主任的何玉成。
近日,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拜访了这位河北体育界的前辈。满头银发、精神抖擞的何老,看上去更像是个温文尔雅的教授。面对记者,他首次透露了自己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不平凡的体育人生。
歪打正着走上体育之路
生于1940年的何玉成是河北沧州人,新中国成立时正在读小学。回忆起自己走上体育运动之路的经过,何玉成说自己从小并不是很喜欢体育运动,“可我小时候爱玩,滑冰、游泳,没有我不玩的,天天一身汗。”在12岁那年,何玉成患上了甲性肝炎,大夫让他多休息少运动,身体就慢慢开始发胖,学校的老师就要求他进行体育锻炼。“当时人们还没有保健意识,但是阶级斗争很厉害,你一胖,人家就说你是资本家、小地主,于是我下定决心必须坚持体育锻炼,一定要把肚子给练下去。”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坚持跑步。由于家离沧州一中比较近,他就每天早上到沧州一中的操场跑3000米。1953年升初中时,他顺利考入了沧州一中,仍然坚持每天跑步的习惯。那时候进行体育锻炼的条件很差,只有一双布鞋,连胶鞋也没有,但就凭着这样业余训练,富有体育天赋的他竟不知不觉地练成了“运动明星”,开始是学校运动会的明星,后来就成了市里、甚至省里的明星。1958年,何玉成代表河北省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获得了1500米和3000米两项冠军,被国家队和省队教练看中,被调入天津体育学院运动系河北省田径队。“当时没想练体育,跑步也只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且当时学习成绩也可以,母亲希望我能考上大学。没想到,却歪打正着,走上了体育这条路。”
此后,何玉成正式进入了专业队训练,一直到1959年,他参加了第一、二届全运会和中朝、中苏等国际对抗赛,荣获了4个项目的五次冠军和国际比赛冠军。1960年,他被授予“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国家对体育很重视,三年灾荒,毛主席一口肉没吃,对我们运动员照样供给。当时保证两个灶,一个是空军,另一个就是体育运动员。所以,我能获得‘劳动模范’,也是沾了体育的光。”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体育被认为是“封资修”的阵地,所有的训练都停止了,何玉成由此退役,并被安排到省体委政工科,后又被调入体工科。“文革”结束后,他先后被提拔成副科长、科长,整天和运动队打交道,带领运动员去比赛、参观交流。1975年,被任命为群体处副处长,主抓业训(当时,业训还算是群众体育)。为了搞好业训,他在全省主抓了重点班工作,即对没有条件成立业余体校的,就在学校设立重点班,省里给予这些重点班支持,并派专业队的教练给予指导。“比如说当时在正定成立了乒乓球重点班,后来正定成了乒乓球训练基地,起步就是当时我抓的重点班。还有就是在雄县搞了体操班,培养出了世界冠军李艺花。”
首提“苗子训练”培养后备人才
1979年,何玉成被调到训练处,仍然主抓业训。当时刚刚粉碎“四人帮”,全国各行业面临的都是一种百业待兴的形势,而体育表现出的就是后备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河北更是如此。为培养出高水平的后备人才,何玉成和大家首次提出了在全省抓“苗子训练”,同时提高体育老师、业余体校教练的专业技术,让他们和苗子一起练。
为保障苗子训练的实施和落实,他还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一是从专业队到业余体校、学校,在训练上要统一指挥。“当时业余体校教练和学校体育老师事业心很强,也很敬业,我就着重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二是每年搞一次苗子集训,由专业队制定计划,把苗子们调来进行集中训练。三是成立了专项技术领导小组,由专业队教练任组长,统一了技术要求,加强了专业和业余训练的密切联系。“布置学校应该怎么练,到了业余体校怎么练,到专业队又该怎么练。技术统一规定,让好苗子从小都有一个正确的指导。”由此,形成了专业队、省体校、各市业体校、学校代表队四级苗子队伍。此外,为了提高苗子运动员的积极性,还制定了激励政策。“当时训练处全年的资金仅有二十几万元,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挤出一部分钱,给确定了是苗子的运动员每人每年发二百元的补助。”
可以说,由何玉成首次提出并实施的“苗子训练”对河北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几年之后,李梅素、钱红、李晓慧、耿丽娟、高军、王大力、夏福杰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这些体育人才当中,至今仍有不少人还作为中国体育、河北体育的中坚力量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苗子训练抓的好,河北在全国都被树成了典型,此后还几次在全国业余训练表彰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
河北全运成绩由第十九到第十
1983年,由于工作出色,何玉成被任命为省体委副主任兼省体工大队大队长,主管全省滑冰、滑雪、游泳、跳水、射击、体操及三大球等所有竞技体育项目。被任命不久,也就是当年的9月份,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河北省组队参加,却只获得了第十九位的成绩。“这个成绩在当时来说算是比较差的,因此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激发了我们做为河北体育人的雄心壮志。”
为了使河北体育掘起,除了仍坚持苗子集训外,何玉成决定在运动队实行“主教练负责制”。“当时还是政治挂帅,因此在运动队,是领队说了算的,而主教练却没有权力。可我认为,队员和训练都由主教练来管,却不给他权力,这怎么能提高积极性?因此,我决定也在运动队中实行这项制度,由主教练说了算,领队只负责协助。”
然而这项政策一提出,就受到了阻力,“当时,外省已经在实行‘主教练负责制’,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我认为,河北体育要出成绩,实行这项制度势在必行。”在坚定了信心之后,他力排众议,坚决在运动队推行了“主教练责任制”。这一制度的落实,大大调动了主教练积极性。加强了主教练的责任心,开始使各个项目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1987年11月,河北省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广东举办的第六届全运会,一举夺得11枚金牌、12枚银牌、15枚铜牌,并以426分的总成绩跻身全国十强,同时还打破了一项世界纪录、10项亚洲纪录、14项全国纪录。并获得了“为国家体育事业作出贡献奖”和“精神文明奖”,取得了精神文明和运动成绩双丰收。
六运会结束后,看到取得的成绩,很多人也包括何玉成都掉下了眼泪,“四年了,太不容易了!”是啊,为了河北体育,四年间,他吃住都和运动队在一起,虽然体工大队离家很近,他一个星期就回一趟家,两个孩子扔给妻子和老岳母。他每天起早贪黑,深入基层,为运动队解决实际问题。当时,哪个项目有哪些优秀运动员,这些运动员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而大家对何玉成也从来不喊职务,而是亲切地称他为“何大”(因为他兼着省体工大队大队长职务)。从七八岁的小运动员,到四五十岁的象棋运动员,大家到办公室找他,都是喊着“何大”推门就进,从不敲门。运动员把他当家长看待,而他把运动员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自从1983年他担任省体委副主任之后,直至1999年他卸任的十几年间,他没在家过过一个除夕,“三十”晚上都在运动队和运动员一起包饺子,而到了全运会年,他就到一些运动队集训所在地看望运动队,与运动员一起吃饺子。
虽然一直有省领导的支持,但就当时河北的经济条件而言还是很差的。训练条件不行、服装不行、器材也不行,要想取得成绩,只能依靠上下一心的凝聚力。而正是有了何玉成这些领导的以身作则,尽管条件不如外省,仍造就了一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教练员。如李梅素的教练何增生,是与何玉成当运动员时候的“老伙计”,“他练铅球,我练中长跑。多少年来,他一直兢兢业业为河北培养运动员,很多地方要‘挖’他,他不去……此外,还有白手起家为河北创建自行车队的王振新教练、培养了多名跳水世界冠军的张秀伟教练、举重的常生教练、乒乓球的李平芝教练等等。”正是有了这些业务优秀、爱岗敬业的教练员,才使得河北体育的运动成绩能够在硬件不足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稳步前行的良好发展态势。
“记得七运会的时候,大家伙都给我打电话,关心河北的成绩能否保十。那时候,我把大家的困难,当成是我自己的困难,我有困难的时候,大家也齐心协力配合我。上下一条心,尽心尽力地干工作,都是为了中国和河北体育事业的发展。想想那时候的感情啊,真是太真挚了……”回忆起当年与同事、运动员之间的感情,何玉成万分感慨,禁不住落下泪来。
在带领全省体育战线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何玉成还不断从宏观角度和理论高度,研究我省及至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其论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体育事业的思考》一文,被收入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文库》以及《中国世纪发展文论大系》和《中国改革发展大趋势》系列丛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体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999年,他离任省体委主任一职,到省政协任常委兼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仍然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验和反映社情民意,多次检查社会热点、难点,有力促进了体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工作。
为河北老年体育工作继续奉献
2005年,65岁的何玉成从省政协常委的岗位上退休了。“这么多年一直为体育操心,退休后,我感觉自己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退休后的何玉成,很快完成角色转换,决意为了健康而健身,他喜欢打网球,隔天打一小时网球,其他时间则进行有计划的走步健身。
但对体育的感情何玉成始终割舍不下,2012年他担任了省老年人体育协会执行主席。由于是体育出身,又一直进行体育锻炼,他对老年人健身有着很深的认识和理解。“我曾是专业运动员,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进行健身活动。退休后,我的生活更加有规律,每天晚10点前入睡。我认为,要想身体好,一是要坚持体育锻炼,二是要坚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起居要有规律,调准你的健康生物钟,才能永葆健康。
何玉成说,中国已开始进入老年社会,从中央到地方对老年人工作非常重视,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共同的愿望。“我认为,在目前中国现状下,体育健身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关键,老年人多参与体育健身,可以减少生病,能够解决很多社会问题。家庭没有负担,儿女可以多投入工作。”
“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最便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形成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封建迷信的侵蚀,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老年人体育协会在老年人参加科学健身方面有着组织和引领作用,让老年人把科学健身作为一种追求,把“康乐寿”作为一种幸福,把“老健美”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一种向往,我们应责无旁贷。我愿意为老年人体育、为河北的全民健身事业继续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何玉成最后说。(本报记者 张月霞 冯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