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河北各地以赛事为媒,积极探索“体育+”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创新观众组织方式、优化赛事体验、联动文旅资源等举措,不仅提升了赛事人气和经济效益,还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从石家庄的“摇滚”马拉松到承德的冰雪赛事,从秦皇岛的“赛事+地产”到邯郸的太极拳文化展示,各地亮点纷呈,特色鲜明。
河北各级体育部门创新采用文化展演、旅游优惠、商业联动等多元方式,将赛事打造为城市名片,实现经济效益与品牌传播双赢。如,石家庄市通过“体育+文旅”模式,将马拉松赛事与城市文化紧密结合。赛道沿线设置摇滚音乐加油站为选手助力,推出“跟着石马去旅行”活动,参赛选手可免费游览13家A级旅游景区。赛事期间举办的马拉松博览会,集结64家品牌,构建“吃行游购娱”一站式消费场景,有效促进体育消费。秦皇岛市则依托滨海资源,举办“悦动秦皇岛·地产杯”2025城市乒乓球赛、陆地冰壶挑战赛、“户外在河北—秦皇山海”传统武术展演大会等,联动商圈与景区,实现赛事与消费跨界融合。比赛期间,商圈客流量、营业额环比均有显著增长,受到商圈经营者普遍好评。政策引流与区域协同扩大参赛观赛群体,通过跨区域合作和政策激励,精准吸引目标人群,形成“一人参赛,多人消费”的联动效应。如,承德市以优惠政策吸引外地游客,整合景区、餐饮、住宿资源,推出赛事消费优惠组合包,实现“参赛—游览—消费”链条式聚人气措施。同时,加强同京津两地合作,定向招募亲子徒步大会参与者,借助媒体宣传预计暑假期间将有5万余人参与。廊坊市则注重“时空观”布局,将赛事安排在公休日及商圈、景区,如2025年颗粒大联盟全国第八届乒乓球团体赛暨“会长杯”单打、嘉宾联谊团体赛选址繁华商业区,通过提升周边餐饮、娱乐设施让观众观赛之余有多种休闲体验。依托场景创新、互动设计与跨界资源整合,有效延长观众停留时间,有效促进消费转化。如,唐山市以奥运冠军武大靖代言青少年短道速滑赛,在南湖景区举办击剑文化展,同时精心安排美食体验等活动,让比赛现场几乎座无虚席,更是带动了周边消费。邯郸市优化场地设施,引入智能化“服务”,并在特色活动中设置文化展示区、特色美食体验区,增强观众参与感。衡水市推出“体游护照”,选手可携亲友团享受景点优惠,将观赛与旅游深度绑定。利用新媒体技术精准触达受众,结合旅游福利,形成长效引流机制。如,张家口市构建全媒体报道矩阵,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覆盖赛前、赛中、赛后宣传,提升冬奥场馆赛事影响力。保定市依托“两微一抖一红书”平台,邀请体育、媒体、旅游、美食等达人通过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等实地感受,推广赛事,精准对接目标人群,扩大知名度。雄安新区通过创新组合式报道,联动旅游公司推出免票服务,实现几何级传播效应。根据赛事特点,结合地方特色,让比赛更贴近群众生活,激发基层参与热情,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如,沧州市推动赛事“三进”(进社区、进商圈、进景区),推动电子竞赛比赛、小篮球技巧挑战赛等比赛联合商业综合体共同举办,吸引家庭、青少年参与。邢台市将依托信都山区独特地理优势和良好基础设施条件,以自行车公路赛和骑行活动及轮滑、街舞、攀岩等参与感、体验感强的新兴时尚赛事为主,带动基层商业经济。辛集市将举办“麦田马拉松”,赛事赛道贯穿麦田、乡村风光带与特色小镇,并嵌入农副产品推广和品牌宣传,让参赛者在运动过程中能够领略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有效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3月26日,信都区自行车运动协会组织数十名骑行爱好者,开展“春日芬芳·康养骑行”主题骑行活动。
河北各市以赛事为引擎,通过多元融合、创新服务、精准宣传等举措,不仅提升了赛事品质和观众体验,更让体育成为连接市民、游客与城市的纽带,有效推动了“体育+文旅+消费”的产业链发展。未来,随着更多创新举措的落地,河北赛事经济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马拉松遇上摇滚乐,当冰雪赛事变身家庭嘉年华,体育赛事还能更嗨吗!河北给出了令人惊喜的答案。在这里,比赛不再是单纯的“竞技场”,而是成为了“体育+文旅+消费”融合发展的“黏合剂”,成为了撬动城市活力的神奇支点,更成为了拉动消费、塑造城市IP的重要引擎。看着各地赛事结束后依然热闹的商圈和景区,忽然想起一位参赛者所发出的感慨,“我记住的不是比赛成绩,而是那个和大家一起欢呼的夜晚。”当一场比赛能够创造这样的情感连接时,体育就真正成为了城市生活的“呼吸节拍”,它重新定义了城市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些奔跑的身影,是城市跳动的脉搏;那些震耳的呐喊,是城市情感的宣泄;那些赛后的欢颜,是城市绽放的芬芳。河北的“体育+”创新实践告诉我们,当比赛褪去专业的外衣,变成人人都能参与的“赛事派对”时,这座城市就已经创造出独特体验,激发出情感共鸣,凝聚起奋进力量,终将在未来发展中赢得主动。而这,或许才是河北实践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