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
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
保定市体育局局长 董路锋
体教结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业余训练,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近年,保定市充分认识到“体教结合”的重要意义,不断转变观念,合理配置资源,努力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不断开创体教结合工作的新局面。
保定是我省人口大市,现有中小学校2651所,在校学生130余万人。近年来,保定市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来抓,不断改进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育行政部门携手积极推行体教结合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办法和途径,努力为河北、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体教结合工作的组织领导
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其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的总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在全系统形成了共识,即:学校体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需要普及和提高并举,阳光体育运动和竞技体育并重,在广泛普及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实现竞技体育提高,以竞技体育提高带动阳光体育运动的普及,从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将良好的体育资源和教育资源全面整合,教育和体育部门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义务共尽、成果共用。为此,我们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会,建立由教育、体育、财政、发改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育和体育部门经常召开碰头会,研究加强和改善学校体育和业余训练工作的政策措施。二是积极探索实现教育、体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途径。多次联合举办中小学生比赛、组织传统体育节、培训裁判员、观摩重大赛事等,体教结合形式多样,形成了较强的合力。三是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业训网络体系。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建立运动队,并坚持常年训练。同时市体育局、教育局联合加强业余训练,整体提高学校业余训练水平。市县融为一体,上下一盘棋,尤其是全市重点优势项目统筹兼顾、协调运作形成梯队,业余训练工作实现良性发展。
二、明确任务目标,强化体育、教育部门的责任
培养体育优秀后备人才,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要明确体育、教育部门的责任,努力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教育系统在工作中,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健全了领导机构、工作网络,通过评优课、论文评优、基本功比赛、专家讲座、积极参加省以上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体育工作者和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各地、各学校保持了积极进取的工作状态,为顺利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从学生的需求实际出发,多种形式开发体育器材。打破“标准”限制,在坚持特长运动员和高年级学生使用标准场地器材的同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建设小型、实用的器材设施,让中、小学生努努力能成功,激发了学生的锻炼兴趣。打破“数量”限制,做到人手一球、一绳、一毽或一拍,让学生随时拿起器材,随时参加锻炼。打破“体制”限制,坚持多渠道配置体育器材设施,根据学校体育工作发展需要,把学校体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学校公用经费按一定的比例用于学校体育工作,保证购买必需体育器材的需要,根据学生爱好,自带器材,人手一件,基本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三是从场地建设、体育课时及其质量、活动时间、组织形式等方面保证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每位学生都掌握两项喜爱的运动技巧,强身健体同时及时发现优秀的后备人才。今年新增塑胶田径场6块。体育系统在工作中,一是强调不畏艰难,不讲条件,弘扬“敬业、争先、育人”的精神,打造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二是选派人员指导学校合理选项、突出特色、科学训练、上档升级。三是按照规范要求,及时申报省、国家级传统项目学校和单项训练基地,争取上级支持和指导。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个,国家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个,河北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个,保定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6个,发展各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323所。
三、注重特色培育,努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一是办出特色,增强训练吸引力。全市大力倡导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理念,对开展体育业余训练好的学校授予“保定市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并广泛进行宣传,极大地吸引了学校和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同时依托优质学校建立体育特长班,将优秀的教师选派到体育特长班任课,增强了业余训练的吸引力和发展后劲。如保定一中的女子足球,保定七中的举重、跆拳道和健美操,新市区江城中学的水上项目,二十六中的自行车项目,新市场小学、乐凯小学的游泳,天鹅小学、向阳小学的乒乓球,前进小学、百花小学、永华南路小学、保师附小、乐凯小学的篮球,实验小学的网球,红星路小学、前卫路小学、青年路小学、河北小学、黄花馆小学的足球等,业余体育训练形成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创建机制,增强工作主动性。体育、教育部门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建立规范的体教结合机制,共同创建体教结合业训网络,共同组织业训学校开展课余训练和竞赛,共同扶持重点学校的器材设施,构建了同部署、同检查、同表彰、同培养、同落实齐抓共管、相互协调的业余训练体系。目前全市规模大的中小学均建有体育训练队,坚持正常训练;各学校每年举办运动会和体育节,县级每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定期举办单项比赛,市级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学生运动会已形成制度。三是创新形式,增强工作针对性。为有效解决业余训练的学训矛盾,我们在体教结合的形式上做了探索。采取鼓励学校与市体校联办运动队,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生活管理和训练全部放到普通中学,邀请专业教练员进校指导,从而保障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和业余体育训练。如保定一中的女子足球队员在全市招生,运动员全部在保定一中上学、训练,培养输送了王丽萍等一批名将,代表保定市和河北省参加全省运动会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成绩名列前茅;保定七中的举重项目,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从参训的十几名运动员,发展到现在的50多名运动员,并向河北省运动队输送了多名优秀选手,被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授予“国家举重项目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在2011年全国举重基地比赛上取得了7金的好成绩。安新县实验中学田径训练队,平时邀请专业教练到校指导训练,假期来保定训练;涿州市以业余体校为基地,在周围学校建立训练网点,均已初见成效。
四、强化建章立制,努力使体教结合落地生要根、抓出成效
实现体教结合工作的突破和发展必须有章可循、务实创新,这样才能使体教结合落地生要根,抓出成效。保定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三级联创”区域化。为强化技能,形成传统,使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更加系统,我们推行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三级联创”区域化,保证了训练质量、提高了训练水平。二是项目开发特色化。为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兴趣,我们继承民族体育传统,开发了民族体育、游戏体育、民间体育等特色体育项目。舞狮、踩高跷、霸王鞭、孙式太极拳、毽球、抖空竹、滚铁环、抽陀螺等体育项目在学校开发推广,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三是优惠政策长效化。政策引导和鼓励是激发学生从事业余训练,增强业余训练吸引力和发展后劲的好办法。我市坚持实行优秀运动员初中毕业升学加分和特招政策,对获得国家一级、二级的运动员分别给予50分、20加分;对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初三年度内参加河北省运动会、省青少年运动会及年度锦标赛取得前八名的学生分别给予50%、30%或20%的加分;省级示范性高中按照学校优势项目及发展方向,每年单列特招计划20名。近几年来,享受优惠的学生运动员达到500余人。保证了体育特长学生顺利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各级教育部门、传统项目和基地学校还给予优秀裁判员执裁、运动员业训、集训、竞赛、教学、升学等多方面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