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俱乐部走向何方
本报记者 马利
体育俱乐部,听起来高端洋气,往往让人联想到国际上知名的足球队、篮球队等专业联赛,在我省部分中小学,已经开始试水俱乐部,学生与喜欢的体育项目“亲密接触”,学校的师资场地器材也得以重新优化组合。
体育俱乐部推行两年
石家庄27中启化青少年健身俱乐部,成立之前还进行了试运行,目前,该校初、高年级的学生正在尝试这一全新运动样式。“我们的俱乐部是省级体育俱乐部,体育一直是特色课程。”该校副校长林保华介绍,起初也是为了推进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才决定尝试“俱乐部”的形式。现在已经推行了两年,效果还不错。
据了解,27中的体育俱乐部向全校学生开放,初中生、高中生都可以申请加入。体育俱乐部其实是一个统称。“具体有很多俱乐部,比如篮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健美操俱乐部等等。”林保华介绍说,说白了,就是将喜欢同一项运动的学生聚在一起,“借此来提高身体素质和合作共享能力”。
据介绍,该校体育俱乐部已经有几百名成员。首先,对某一运动项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先向体育老师报名,由体育老师负责登记,再根据身体素质进行筛选。看似简单的程序,吸引了不少学生报名参加。“主要是它把有限的场地、器材最大效应地利用了。”
学校体育俱乐部如何吸引学生?
“以往学生(课余时间)锻炼就像是一盘散沙。一方面,场地有限,不少学生运动时间撞车,还常有抢场地的情况;另一方面,不想运动的学生看到场地有限,更不想运动了。”石家庄27中教育处主任郭建强告诉记者,“俱乐部的形式把学生组织起来了,这样场地和学生的运动时间都可以由学校来分配,安排更合理。”
在许多俱乐部的宣传里,“兴趣”、“志同道合”等成了关键词。“加入篮球俱乐部,再也不用愁找不到队友了”“加入乒乓球俱乐部,周六日也可以练球”……几名学生悄声讨论:“不像体育课那样,非得按照老师的命令运动了。”看来,“俱乐部”模式在发挥主动性方面,确实能发挥作用。
林保华表示,各俱乐部的大小主要看活动项目的场地和人数而定。比如,田径俱乐部有100多人参加,除了过年休息三五天,每天都有训练,外出比赛机会也多,还专门有4名老师负责;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俱乐部人都不少,足球、游泳等项目因为场地原因,没有开展。
对引导学生锻炼有无帮助?
采访中,田径俱乐部的小周同学告诉记者,自己小学阶段就特别擅长体育,但是没有练过,跟着俱乐部训练,一开始非常不习惯,觉得有点吃不消,但是练了一个多月之后,就喜欢上了这些运动。“我感觉还是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大家一起做同一项运动的时候。”
体育老师纪春生认为,学生的体质锻炼只靠一个星期两三节体育课远远不够,他们还需要搭建另一个锻炼的平台,体育俱乐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力量组织起来,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由学生自己确定,并且在活动、竞赛中担任了组织、服务、裁判等不同的角色,在角色的转移中增加了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机会,这不但对提高学生的才干有很大的作用,而且使学生原先的“要我练”变为了“我要练”。
校园俱乐部会推广吗?
作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主抓学校体育工作的林保华对校园体育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介绍,现在的各个中学普遍的状况都是学生多教师少,场地器材不能满足需要,建立俱乐部,弥补体育选项课以及师资力量不够的弊端,让学生更充分地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项目,为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提供便利的条件。
采用体育教师统一管理,学生自主运作的管理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对学生课外活动以及节假日的锻炼进行引导和管理。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延伸到工作以后,实现学校体育向终生体育的过渡。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不仅满足了自己的爱好,掌握了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活动组织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也保障了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继续坚持锻炼,并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地形成和加深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观念。
据河北省体育局青少年业余训练中心主任赵捷介绍,目前我省青少年俱乐部有200多家,其中一部分挂靠在校园,以中学校园居多,对这些俱乐部,从国家到地方都持积极态度,尤其是小学阶段,希望更多的小学加入进来,因为小学生时间更为充裕,在培养兴趣和运动习惯方面也更具优势。
体育俱乐部,听起来高端洋气,往往让人联想到国际上知名的足球队、篮球队等专业联赛,在我省部分中小学,已经开始试水俱乐部,学生与喜欢的体育项目“亲密接触”,学校的师资场地器材也得以重新优化组合。
体育俱乐部推行两年
石家庄27中启化青少年健身俱乐部,成立之前还进行了试运行,目前,该校初、高年级的学生正在尝试这一全新运动样式。“我们的俱乐部是省级体育俱乐部,体育一直是特色课程。”该校副校长林保华介绍,起初也是为了推进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才决定尝试“俱乐部”的形式。现在已经推行了两年,效果还不错。
据了解,27中的体育俱乐部向全校学生开放,初中生、高中生都可以申请加入。体育俱乐部其实是一个统称。“具体有很多俱乐部,比如篮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健美操俱乐部等等。”林保华介绍说,说白了,就是将喜欢同一项运动的学生聚在一起,“借此来提高身体素质和合作共享能力”。
据介绍,该校体育俱乐部已经有几百名成员。首先,对某一运动项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先向体育老师报名,由体育老师负责登记,再根据身体素质进行筛选。看似简单的程序,吸引了不少学生报名参加。“主要是它把有限的场地、器材最大效应地利用了。”
学校体育俱乐部如何吸引学生?
“以往学生(课余时间)锻炼就像是一盘散沙。一方面,场地有限,不少学生运动时间撞车,还常有抢场地的情况;另一方面,不想运动的学生看到场地有限,更不想运动了。”石家庄27中教育处主任郭建强告诉记者,“俱乐部的形式把学生组织起来了,这样场地和学生的运动时间都可以由学校来分配,安排更合理。”
在许多俱乐部的宣传里,“兴趣”、“志同道合”等成了关键词。“加入篮球俱乐部,再也不用愁找不到队友了”“加入乒乓球俱乐部,周六日也可以练球”……几名学生悄声讨论:“不像体育课那样,非得按照老师的命令运动了。”看来,“俱乐部”模式在发挥主动性方面,确实能发挥作用。
林保华表示,各俱乐部的大小主要看活动项目的场地和人数而定。比如,田径俱乐部有100多人参加,除了过年休息三五天,每天都有训练,外出比赛机会也多,还专门有4名老师负责;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俱乐部人都不少,足球、游泳等项目因为场地原因,没有开展。
对引导学生锻炼有无帮助?
采访中,田径俱乐部的小周同学告诉记者,自己小学阶段就特别擅长体育,但是没有练过,跟着俱乐部训练,一开始非常不习惯,觉得有点吃不消,但是练了一个多月之后,就喜欢上了这些运动。“我感觉还是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大家一起做同一项运动的时候。”
体育老师纪春生认为,学生的体质锻炼只靠一个星期两三节体育课远远不够,他们还需要搭建另一个锻炼的平台,体育俱乐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力量组织起来,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由学生自己确定,并且在活动、竞赛中担任了组织、服务、裁判等不同的角色,在角色的转移中增加了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机会,这不但对提高学生的才干有很大的作用,而且使学生原先的“要我练”变为了“我要练”。
校园俱乐部会推广吗?
作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主抓学校体育工作的林保华对校园体育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介绍,现在的各个中学普遍的状况都是学生多教师少,场地器材不能满足需要,建立俱乐部,弥补体育选项课以及师资力量不够的弊端,让学生更充分地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项目,为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提供便利的条件。
采用体育教师统一管理,学生自主运作的管理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对学生课外活动以及节假日的锻炼进行引导和管理。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延伸到工作以后,实现学校体育向终生体育的过渡。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不仅满足了自己的爱好,掌握了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活动组织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也保障了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继续坚持锻炼,并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地形成和加深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观念。
据河北省体育局青少年业余训练中心主任赵捷介绍,目前我省青少年俱乐部有200多家,其中一部分挂靠在校园,以中学校园居多,对这些俱乐部,从国家到地方都持积极态度,尤其是小学阶段,希望更多的小学加入进来,因为小学生时间更为充裕,在培养兴趣和运动习惯方面也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