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体育局

菜单
    主页 > 解放思想大讨论专题 >

申振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体育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体育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申振刚
    张平局长多次指出,当前河北体育面临着“四个前所未有”重大历史机遇,这为加快实现振兴河北体育、建设体育强省的目标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舞台。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振兴河北体育提供了新引擎。作为河北体育人,应通过不断地解放思想、开阔眼界,进一步强化勇于担当、奋发作为的意识,进一步明晰定位、理清思路、强化举措,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以锐意改革的胆略和智慧积极推进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努力开拓河北体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确立共赢互补理念
    赵克志书记强调,要抢抓战略机遇,增强在京津冀协发展上中繁荣和振兴河北的信心。而河北体育人的这份信心从哪里来?就从我们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上来,就从我们主动作为、追求卓越的精神上来,就从我们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品质上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八破八立”的要求,牢固树立以我为主、主动作为、资源互享的理念,努力让体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发挥其独特而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所谓以我为主,就是要立足服务河北发展大局,以河北体育发展实际需求,作为谋划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什么短板就依托京津补齐什么短板,有什么问题就借助京津解决什么问题。既要看准我们与京津体育发展的差距,努力实现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又要坚持自我,时刻不忘结合自身特点勇于创新。只有这样的思路才能指导河北体育实现振兴,在京津冀乃至全国体育版图中刻上醒目的坐标。所谓主动作为,就是要对标京津的发展,彻底改变低人一等的观念,把服务京津与发展河北体育事业有机统一起来,主动用自身的资源换京津的优势并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努力实现对标对方提升自己、服务对方发展自己的目的。所谓资源互享,就是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创新合作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从成本小、效益高的制度改革入手,加快消除各种障碍壁垒,实现体育资源要素在京津冀地区的流转顺畅与持续发展。同时将三地丰富优质的体育资源进行差异性互补及功能性分类组合,加快推进错位发展与融合发展,实现地区体育综合效益最大化。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首先是要推进三地之间“人的交流”,进而实现“心的互动”,才能促成“事的合作”,最终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风生水起的崭新局面。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1+1+1>3”的叠加效应,使京津冀区域体育发展成为建设体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找准协同发展定位
    赵克志书记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下功夫做好一些管当前、利长远的基础性工作,首先就要做到精准确定功能分区。就体育协同发展而言,按照突出重点、错位发展的思路,三地的总体定位应当是北京“做高”、天津“做强”、河北“做大”。即,北京应当利用首都功能和资源优势,对标国际,着力在高端、高水平、高标准上做文章,将其作为体育文化、体育科研和国际交流中心进行重点打造。天津应当利用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将其作为体育产业研发、商务会展和滨海休闲基地进行重点打造。而我们河北则应当依托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着力在数量、规模、效益上见实效,强力打造户外运动休闲示范和体育研究孵化基地,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户外休闲、生态体育和体育科技成果转化区进行重点打造。首先要敞开胸怀、借势借力,主动吸引京津地区资金、人才、智力、运行模式等方面优质要素和先进成熟的经验做法,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引进、联合开发等方式,对省内优质潜在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将河北在发展体育事业方面所具有的区域面积、人口总量、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等优势充分释放出来,为京津两市和整个地区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载体和支撑。其次要科学设计、优化环境,通过政策引导、创优环境等方式,充分调动、整合与发挥全省各界、各层次、各领域投资发展体育事业的积极性,为社会力量和资本导入体育领域创造良好条件和外部环境,通过社会力量的发挥,加速河北体育的跨越发展。    
    最后要突出特色、放大效应,通过引入国内外包装盘活体育项目的先进理念、模式和方法,深入挖掘河北在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方面的潜在价值,打响冀字传统体育项目品牌。把握重点、寻求突破,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户外体育运动开展、冰雪项目发展、体育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多动脑筋、做足文章,力争率先取得新的建树和作为。
    三、打造精准对接平台
    赵克志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精准发力的意识,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体育工作应当发挥自身多元要素的特点,着力打造不同层面、涉及广泛的精准对接平台。一是共同建设京津冀体育健身圈。充分利用京津冀丰富优质的滨海、湿地、冰雪、山林、湖泊、场馆等资源,在突出北京场馆体验、天津滨海运动、河北山水户外的特色基础上,将区域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差异性互补及功能性分类组合,开发或串连出京津冀地区最适合运动休闲的体验带。二是联合构建国际顶级赛事聚集区。利用京津办赛经验和国际影响,发挥河北地域面积广、山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共同承接和谋划举办一批国际顶级赛事,着力打造与京津冀的国家战略定位和城市形象、气质相匹配的品牌赛事。三是协力打造京津冀体育产业带。积极推动产业规划衔接和联动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区域产业发展体系。京津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应以体育竞赛观赏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河北应当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或独特的地理条件,开展适宜的体育休闲旅游项目,使之成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切入点,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努力在京津冀地区形成布局科学合理、比较优势突出的体育产业分工,实现区域内体育产业的错位发展、集中发展、协同发展。四是合力推进体育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由于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契合区域发展、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筹办冬奥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这不仅为京津冀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也必然催生体育人才的“井喷式”需求。事实证明,人才发展不均衡和严重短缺已成为掣肘京津冀体育协发展深入推进的重要因素。河北应以体育管理、科研医疗、高水平教练员和运动员、赛事组织和营销等人才为重点,不断拓展与京津体育人才培养交流合作,为我省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五是携手推进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为河北冬季项目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更为冰雪运动普及和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力点。首先,河北应主动对接北京,在联办国际冰雪赛事、谋划冰雪运动发展规划、组建冰雪运动队等方面加强协作,努力在普及和提高冬季运动中发挥引领作用。其次,将大力发展冰雪产业作为我省促进体育消费、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积极推进张家口、承德冰雪产业基地建设,引进一批冰雪运动装备企业,通过冬奥会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着力将崇礼建成国际知名滑雪小镇。特别是要积极谋划组织和广泛开展群众性冬季项目健身活动,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丰富多彩的冰上项目活动。通过活动传播冬奥知识,培养和增强群众参与热情,巩固和拓展冬奥会的群众基础,努力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带动关内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