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频现 “星”光闪耀——河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盘点
9月23日下午,我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盛会——河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在狮城沧州落下帷幕。本届省运会是我省选拔体育后备人才、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体育赛会,也是与省体育大会合并后举办的首届综合性运动会。在本届省运会上,我们既看到了我省竞技体育的进步,又看到了燕赵大地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的发展,同时也发现了我省在竞技体育发展上的一些不足。
赛制赛事创新,亮点频现
从本届省运会起,不再单独举办以群众体育比赛为主要内容的河北省体育大会,将其与省运会合并举办。因此,本届省运会的比赛分为以竞技体育比赛为主的青少年组和以群众健身比赛为主的群众体育组,举办城市也由原来的一个,改为沧州和石家庄两个城市,沧州市主要承办青少年组比赛,石家庄市主要承办群众体育组比赛。本届省运会群众体育组赛事,历时近5个月,5000余人参加,50岁以上选手达到40%,真正践行了“全民共享、创新精彩”的主题,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出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
在省运会群众组比赛中,首次开设太极健身发展创新项目比赛,通过突破原有太极拳套路,将其他拳种中更适合老年人健身的动作融入其中,进而形成形式更为灵活、范围更为广泛、动作更为新颖、更易被群众接受的套路。
本届省运会加强了对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水平的考察。在总结了两年的摸底试点工作经验后,在本届省运会上,首次对全部22项青少年组运动员实行赛前文化课测试,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取消了文化测试成绩不合格运动员的参赛资格。此外,本届省运会还把反兴奋剂工作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首次实行了赛前兴奋剂飞检制度。
竞技场上“星”光闪耀
省运会是对我省竞技体育发展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本届比赛共有13000名运动员参赛,分青少年组和群众体育组两个组别,青少年组包括22个项目的635个小项的比赛,其中23人2队创造了23项河北省青少年纪录,使本届省运会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设项最多、水平最高的一届省运会。
每届省运会都会诞生一些新的纪录,同时也会有许多新星走到台前。游泳项目中,衡水市运动员郑拓以1分04秒93的成绩打破了由冯一丁在1999年创造并保持了15年之久的男子100米蛙泳省青少年纪录;来自沧州的国家队队员孙美辰轻松打破女子短距离自由泳全能项目省纪录;保定的张钊打破了男子200米蛙泳省青少年纪录。
更多的惊喜出现在了田径竞技场上。保定的顾家宇除了打破男子三级跳远省纪录外,更是三次刷新由自己创造的跳远项目省业余组纪录。在男子400米栏的比赛中,出现了令人振奋的一幕:乙组的张征刚刚创造了53秒47的新纪录,很快就在随后的甲组比赛中,被尚硕、杨百川先后打破,欣喜之余,也令人感慨我省在该项目上的雄厚实力。本届田径比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沧州(21枚金牌)和邯郸(16枚金牌)的崛起,打破了我省老牌田径强队石家庄(28枚金牌)一家独大的局面。省田管中心主任宋美卿欣喜地表示:“只有形成这样你追我赶的局面,我省整体的田径水平才能更快提高。”
影响扩大,发现不足
本届省运会历时近半年,除沧州主赛场外,秦皇岛、石家庄、保定、承德等市也分别承担了部分竞赛任务。这也让省运会的影响更为广泛。
在游泳和跳水各项目的比赛中,能容纳两千多名观众的沧州游泳馆几乎场场爆满。在欣赏高水平比赛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往年此时早已过了旺季的游泳培训班再次火热了起来。省乒羽中心副主任刘立彦颇有感触:“有如此多的人来关注体育,这就是希望。”
省运会也让我省体育发展一些问题暴露了出来。首先,一些项目缺乏优秀的基层教练员。在田径、游泳等比赛中,均出现了一些先天条件优越的运动员由于技术动作不规范导致成绩糟糕的现象。而在一些设区市,由于缺乏优秀教练员,跳水、艺术体操等项目更是连最基础的训练都无法开展。
其次,项目发展不均衡,这个问题在田径比赛中显得尤为突出。本届省运会,我省的跳远、跳高、投掷等传统优势项目延续了以往的良好表现,与此同时,男子长跑、男子竞走、男女短跑等一些径赛项目的成绩却十分不理想,甚至有水平下降的趋势。
还有,虽然与往届相比我省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一定的提升,但是与体育先进省份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后备力量的培养上,我省已经落在了后面。曾涌现出郭晶晶、史冬鹏等名将的跳水和田径110米栏曾是我省的王牌项目,但是此后出现的后备人才匮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针对现有问题,省体育局局长张平说:“要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各级公办体校、体育传统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青少年业余训练,提高青少年运动员选拔和训练的科学化水平,不断为加快我省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