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体育局

菜单
    主页 > 体育产业 > 场地场馆 >

冬奥进入“北京时间” 场馆如何被有效利用成热议

       随着北京八分钟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震撼亮相,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记者发现在最近召开的两会体育界别的小组讨论上,关于未来北京冬奥的场馆建设及利用的问题成了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池建提出,北京一定要做好奥运遗产的传承。池建认为应该利用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探索更好的方式把冬奥遗产保护、传承下去;在这一过程中,同时把2008年夏奥会宝贵的遗产再进一步地开发。“奥运遗产的保护最好能设立专人负责。若干年之后,两个奥运会的遗产应该是北京一个重要的遗产。”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副部长王艳霞表示,北京冬奥会应力争留下可惠及普通民众,并可长期持续利用的遗产。“我们参考了历届冬奥会的建设和成果。在场馆建设上,我们从规划之初就将后续利用考虑在内,每一个场馆都有自己的遗产计划。”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部的沈瑾委员透露,从去年起基本上已经把所有的工作都分为“赛时”和“赛后”两个方面来考虑。比如,现在的具体工作是场馆和基础设施,这两部分内容都存在赛后利用的问题。他以跳台滑雪举例说明,“如果跳台仅在比赛时使用,这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比赛使用率很低,所以我们在想能不能把这个跳台跟平时的旅游、会议、健身活动设施结合起来。”
       但是,沈瑾也表示,目前关于冬奥会遗产利用的很多建议和方案都非常好,甚至已经系统化,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还要突破不少机制等带来的障碍和难题。同样是跳台滑雪项目,运动员结束比赛可以乘坐吊篮返回起点,这只需要很低的投入;但是如果考虑赛后利用,考虑到以后顶部的会议、旅游用途,则需要建设地轨缆车,与吊篮相比,后者的投入则要翻倍。”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陈立人也针对冬奥场馆赛后合理利用提了两点建议。他说一是要做好赛后的同步设计,不管是夏季奥运会还是冬季奥运会,赛后效益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需要早做准备,赛前和赛后进行同步设计,这样才能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做到赛后效益的最大化,才能对“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起到促进作用。二是做好奥运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冬奥会的筹办工作应该借鉴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经验,在做好冬奥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利用。
       而针对奥运遗产传承以及有效利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遗产,此前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常宇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北京冬奥会的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2008年奥运会遗产,很多场馆都由当年夏奥会的场馆改造而成,而北京冬奥组委办公所在地首钢园区,也是由旧厂区改造。”在既有奥运场馆利用中,“鸟巢”“水立方”等也将通过改造,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重新服役。“水立方”届时将变身为“冰立方”,改造将在原有的游泳池中搭建可转换的支撑结构,并在上面覆盖以临时的冰面。到时可在它上面举办冰壶或其他冰上比赛,实现由水到冰无缝衔接的转换。
责任编辑:赵鑫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