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体育馆: 充分挖掘商业潜力 不断提升运行水平
“近年来,河北体育馆在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探索大型体育场馆的科学运作模式,盘活场馆资源,充分挖掘场馆商业潜力,不断创新经营理念,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日,记者在河北体育馆进行采访时,该馆副馆长邓鸿秋如是表示。
增强服务措施
提升整体形象
在省会石家庄,谈到河北体育馆,可以说是人人知晓。该馆于1984年建成,自开馆投入使用至今,组织过各种活动几千场,接纳观众总数近千万。其中包括建国35周年、50周年大庆,迎香港、澳门回归、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等重大活动,六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等大型文体演出及城运会、省运会及一些国际邀请赛的篮球、乒乓球、排球、羽毛球、举重、体操、拳击、国标舞等体育赛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河北体育馆也由过去封闭式管理逐步过渡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体育场馆功能,推动全民健身的全面开展,体育馆内部实行了“内抓素质,外树形象”的工作理念,在服务上狠下功夫。一是努力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在对大众的服务方面,以对外开放为主,搞好服务。二是对外服务的方式上,积极引进POS机刷卡系统和搭建小件寄存室,为健身群众提供便利。三是进一步完善“一卡通”系统智能收费系统,加强场馆网络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落实好《关于推动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要求,实行常年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去年,他们还完成了对体育馆和网球馆的部分改造工作,对办公室、浴室等进行改造提升,完善了服务设施,为健身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良的服务条件。从而提升了整体形象,受到了健身群众的好评。
提高利用率
提升场馆人气
河北体育馆是省会主要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心。对于这么一个宝贵的体育场馆,邓鸿秋表示,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把“家”看好,即做好日常维护工作,把资产管理好;又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想办法提高场馆利用率,推动全民健身,把体育馆做成形象工程和民心工程。
目前,体育馆对外开放的全民健身项目有: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跆拳道,此外还有羽毛球暑期和网球青少年培训班及羽毛球、网球业训。羽毛球有10块场地,网球馆有8块场地。这些场地除接待群众健身活动及举办一些省内的赛事外,网球馆还担负着省网球队的训练场地保障。为此,他们统筹规划,既确保省队训练,又不妨碍场馆的正常运营。
在提高场馆的使用率方面,在场地使用的时间上实行无缝衔接,之前网球馆、羽毛球馆中午是不对外开放的,为提高使用的效率,从6月1日开始,将实行全天不间断开放,即开放时间从早上八点半,一直到晚上十点,中午不休息。此外,根据时间、场地的使用情况制定价格,这样不但提高了场馆的使用率,也方便了健身群众。
“与此同时,我们还根据体育馆的情况,把可以利用的场地,尽可能地发挥其最大优势。有些可能过去也在利用,但效用不高。此外,近来我们也在考虑增加一些新的项目,特别是与体育相关、有更好发展前景的项目,以此提高场馆的运营水平。”
随着一系列措施的实行,每天到体育馆健身、训练的群众不在少数,尤其是羽毛球、网球等项目人气更高。仅在去年全年体育馆便接待群众达到40万余人次。
承接商业演出活动
实现以商养馆
河北体育馆自建成以来,不菲的维护费用、场馆的利用率、后期的可持续经营都是不得不攻克的难题。在盘活场地资源,拓宽创收领域方面,他们一直在做着有益的尝试,即在坚持体育场馆公益属性的同时,还坚持市场导向,不断增强场馆自身运行活力。一方面,全力打造体育馆的品牌形象,深入挖掘房屋租赁、广告招商等以便提升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积极打造赛事活动品牌,通过承办各级高水平体育赛事,广泛吸引社会赞助,全部用于赛事组织和活动开展。通过坚持增加造血功能,有力保障了体育场馆的正常开放。
仅在2016年,河北体育馆就举办各类活动45场,其中体育比赛18场,文艺演出6场,展览展销及商业年会11场。其中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河北翔篮的主场比赛13场。今年以来,已经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商业展销等大型活动共7场。其中包括CHINA CUP 冠军杯电子竞技赛、WDSF世界职业体育舞蹈公开赛等体育赛事,此外,今年还将继续举办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河北翔篮主场的比赛。
作为一座体育场馆,能因体而立,也能因商而兴,在进行各种商业运作的同时,河北体育馆并没有丢失原有体育场馆设计的功能,在举办活动时,他们一直实行“以体为主”,“体育馆不能变了味,所以要在保障全民健身的基础上,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举办活动的原则就是以体育赛事为主,其他的时间再承接一些其他的活动。”
而在引进社会资源,丰富办赛模式方面,他们坚持以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多元化办赛模式,承办了如“大地保险杯”网球邀请赛、“金质习酒杯”网球邀请赛等赛事,努力打造高标准高水平高规格的赛事品牌,从而丰富了办赛经验。
谈到未来的发展,邓鸿秋表示,“作为省会群众重要的健身场所,河北体育馆今后目标是要做强、做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做更多的公益事业,服务更多的人群。并以体育为载体,多元化运营,打造省会体育服务综合体,带动健身、会展、演艺、商贸等新型业态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体育生活报记者 张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