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风”广纳群言 整改落实雷厉风行
——— 河北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新华社记者 杨守勇 齐雷杰
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河北省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标杆意识,省委常委率先垂范,聚焦“四风”之弊的病灶和根源,深入查摆和解决问题。同时,坚持把群众参与和监督贯穿于活动全过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立改立行普惠于民,建章立制标本兼治,使广大领导干部思想灵魂受触动,工作作风大转变,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广开言路真学真听,聚焦问题绝“不散光”
看展览、听讲解、忆苦思甜……几位基层老党员还走上讲台,为省级领导讲述历史与传统。7月26日,在革命圣地西柏坡,河北省级领导班子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集体学习、讨论,深刻领会毛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个包含”。他们认识到,“两个务必”是克服“四风”的良药,对解决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知行不一、不求实效、弄虚作假、骄奢淫逸等不良作风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河北省委常委会分8个专题,已组织了6次集体学习和讨论,增强了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践行“群众路线”,领导干部改什么、怎么改让群众早知道多监督,力争使干部群众在活动中良性互动。
学正面典型之优,以反面典型为戒。7月30日,河北省召开吕振华先进事迹报告暨全省干部警示教育大会。除了向正面典型学习,王奇、张连刚和刘健、崔艳春等3起违纪违法案件,沽源县平定堡镇原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原第一书记岳树旺大操大办女儿婚事等11个违反“八项规定”反面典型的通报,使党员干部内心受到极大触动。省委书记周本顺告诫全省党员干部:“为己谋私,是乱政之源。必须干事创业,恪守从政之责;必须清正廉洁,筑牢从政之基。”
反对“四风”,关键是有的放矢,河北省为此动真碰硬查找问题。从7月开始,他们通过组织民主评议、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公布电子信箱等多种方式,并委托1万多名长期驻村干部,多层次、多角度大范围征求意见。省委常委还分别深入联系点蹲点调研3天,吃住在农家,面对面走访党员群众,征集对省委常委会的意见和建议。
“政绩观有偏差,每任领导都有自己的战略,一张蓝图不能绘到底”,“出台政策随意性大,凭主观、凭印象、凭经验匆忙决策,存在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问题”,“部署工作都想要一把手参加,都想搞一票否决”……8月20日,河北省委常委会“三堂会诊”专题会举行,常委们不怕揭短亮丑,敞开心扉深入剖析,30名社会各界代表对问题进行点评会诊。
学习不走形式,查摆问题不作秀。河北省还在省级领导干部、各厅局中进行见面谈心,坦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省级领导干部和各厅局普遍对号入座,撰写检查材料必须有具体案例,对“车轮腐败”、“职务消费”、违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等逐一明示。各单位一把手的对照检查材料,要过省委督导组审核、省委活动办审查、省领导审阅“三关”,达不到要求退回重写。
从群众反映强烈处纠偏政绩观,用改革的办法约束权力
雷厉风行显决心,真查真改求实效。河北省一开始就着力抓几件转变作风、普惠民生的实事,建章立制解决难题,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
聚焦河北,最大的问题是产业偏重、产能过剩,环境恶化、群众不满;隐藏在背后的“四风”根源,是政绩观的错位和偏差,重速度、轻质量,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省委常委们认为,这堵墙不拆,河北就过不了结构调整的坎,爬不过转型升级的坡。
为摘掉“雾霾大省”帽子,河北省相继出台《调整产业结构行动方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用环保攻坚“十条措施”背水一战,决心先打赢“压钢攻坚战”、“呼吸保卫战”等。省委制定出台干部考核评价新办法,强化对发展质量、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的考核,不以GDP论英雄,引导党员干部纠偏政绩观、转变发展观,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群众不满意,我们就要改。”河北省强力推进领导干部正风肃纪、重点部门提质提效、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等四大专项行动。省委常委带头集中进行“十对照、十检查”,解决文山会海、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省直厅局紧紧跟进,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整治吃拿卡要等,压减各类简报42%,取消评比、考核、培训、表彰1300多项,并就领导干部配车、秘书、公务接待,机关公务用车配备、“小金库”等进行专项治理,对解决“四风”问题的举措、惠及民生的重要事项等,每月全省通报,持续跟踪问效。
规范权力,弥补漏洞,是河北省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攻方向。为此,河北省委建立完善了领导干部公开承诺、直接联系群众、考核选任、生活待遇四方面的治本之策,从制度上使领导干部不愿搞、不敢搞、不能搞“四风”。
上级带头,领导示范,上行下效,全面推进。河北省委常委会带头学习,带头公开承诺,带头查摆问题,带头整改落实。对省直厅局一把手,建立了外出请示报告、定期专项述职、约谈、考核评价履职情况、对活动成效较差的单位实行追究等制度,设计了“四风”问题反向测评、省直单位作风建设“万人评议”等载体。
干部工作在状态,群众眼中有变化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要让领导干部灵魂受触动,正气压邪气,力争炼成‘刀枪不入,糖弹失效’的金刚不坏之身,形成不慕虚名地干、不掺水分地干、锲而不舍地干的浓厚氛围。”周本顺说。
近年来,用人导向不正,考核方法不科学,好干部用不起来,在干部队伍中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河北省委常委会面对这一突出问题,决心“定好法子、把好尺子、树好镜子”。省委完善了包括重要岗位干部党委初始提名、年轻干部破格选拔培养等7个方面17条具体措施。首次通过省委常委集体面试,在全省挑选了一批45岁左右、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省委还出台了《关于创新和完善干部目标综合考评机制的意见》等一个意见、三个办法。这些新机制、新办法将在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上发挥重要作用。
领导干部的变化体现在工作中。如今,河北省市县党员领导干部全部建立了联系点,分别联系一个县、一个村、一个户、一个企业、一个项目,到基层去,吃住农家,解百姓难。老百姓称赞说,大吃大喝明显少了,饭店门前冷清多了;铺张浪费明显少了,来人接待简单多了;特权现象明显少了,看不到警车开道了;服务态度明显好了,办事效率高多了。
从今年8月1日起,河北省取消和免征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省级预算部门正常公用经费定额压减10%,省市县三级在前3年平均水平基础上将本级2013年会议费支出压减10%,培训费和“三公”经费支出各压减5%;全省清理机关违规车辆10299辆,其中超编车辆5568辆,今年各级机关购车数量同比下降20%。
目前,河北克服“四风”的10件实事进展顺利,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取消O牌车、收回超标车、禁止超标接待等四项已基本完成。整改办公用房、整治吃拿卡要、减少收费项目9月底基本完成。打击“两抢一盗”、清理“吃空饷”、整治农药兽药残留物超标问题正在积极推进。
□新华社记者 杨守勇 齐雷杰
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河北省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标杆意识,省委常委率先垂范,聚焦“四风”之弊的病灶和根源,深入查摆和解决问题。同时,坚持把群众参与和监督贯穿于活动全过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立改立行普惠于民,建章立制标本兼治,使广大领导干部思想灵魂受触动,工作作风大转变,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广开言路真学真听,聚焦问题绝“不散光”
看展览、听讲解、忆苦思甜……几位基层老党员还走上讲台,为省级领导讲述历史与传统。7月26日,在革命圣地西柏坡,河北省级领导班子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集体学习、讨论,深刻领会毛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个包含”。他们认识到,“两个务必”是克服“四风”的良药,对解决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知行不一、不求实效、弄虚作假、骄奢淫逸等不良作风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河北省委常委会分8个专题,已组织了6次集体学习和讨论,增强了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践行“群众路线”,领导干部改什么、怎么改让群众早知道多监督,力争使干部群众在活动中良性互动。
学正面典型之优,以反面典型为戒。7月30日,河北省召开吕振华先进事迹报告暨全省干部警示教育大会。除了向正面典型学习,王奇、张连刚和刘健、崔艳春等3起违纪违法案件,沽源县平定堡镇原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原第一书记岳树旺大操大办女儿婚事等11个违反“八项规定”反面典型的通报,使党员干部内心受到极大触动。省委书记周本顺告诫全省党员干部:“为己谋私,是乱政之源。必须干事创业,恪守从政之责;必须清正廉洁,筑牢从政之基。”
反对“四风”,关键是有的放矢,河北省为此动真碰硬查找问题。从7月开始,他们通过组织民主评议、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公布电子信箱等多种方式,并委托1万多名长期驻村干部,多层次、多角度大范围征求意见。省委常委还分别深入联系点蹲点调研3天,吃住在农家,面对面走访党员群众,征集对省委常委会的意见和建议。
“政绩观有偏差,每任领导都有自己的战略,一张蓝图不能绘到底”,“出台政策随意性大,凭主观、凭印象、凭经验匆忙决策,存在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问题”,“部署工作都想要一把手参加,都想搞一票否决”……8月20日,河北省委常委会“三堂会诊”专题会举行,常委们不怕揭短亮丑,敞开心扉深入剖析,30名社会各界代表对问题进行点评会诊。
学习不走形式,查摆问题不作秀。河北省还在省级领导干部、各厅局中进行见面谈心,坦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省级领导干部和各厅局普遍对号入座,撰写检查材料必须有具体案例,对“车轮腐败”、“职务消费”、违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等逐一明示。各单位一把手的对照检查材料,要过省委督导组审核、省委活动办审查、省领导审阅“三关”,达不到要求退回重写。
从群众反映强烈处纠偏政绩观,用改革的办法约束权力
雷厉风行显决心,真查真改求实效。河北省一开始就着力抓几件转变作风、普惠民生的实事,建章立制解决难题,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
聚焦河北,最大的问题是产业偏重、产能过剩,环境恶化、群众不满;隐藏在背后的“四风”根源,是政绩观的错位和偏差,重速度、轻质量,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省委常委们认为,这堵墙不拆,河北就过不了结构调整的坎,爬不过转型升级的坡。
为摘掉“雾霾大省”帽子,河北省相继出台《调整产业结构行动方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用环保攻坚“十条措施”背水一战,决心先打赢“压钢攻坚战”、“呼吸保卫战”等。省委制定出台干部考核评价新办法,强化对发展质量、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的考核,不以GDP论英雄,引导党员干部纠偏政绩观、转变发展观,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群众不满意,我们就要改。”河北省强力推进领导干部正风肃纪、重点部门提质提效、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等四大专项行动。省委常委带头集中进行“十对照、十检查”,解决文山会海、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省直厅局紧紧跟进,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整治吃拿卡要等,压减各类简报42%,取消评比、考核、培训、表彰1300多项,并就领导干部配车、秘书、公务接待,机关公务用车配备、“小金库”等进行专项治理,对解决“四风”问题的举措、惠及民生的重要事项等,每月全省通报,持续跟踪问效。
规范权力,弥补漏洞,是河北省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攻方向。为此,河北省委建立完善了领导干部公开承诺、直接联系群众、考核选任、生活待遇四方面的治本之策,从制度上使领导干部不愿搞、不敢搞、不能搞“四风”。
上级带头,领导示范,上行下效,全面推进。河北省委常委会带头学习,带头公开承诺,带头查摆问题,带头整改落实。对省直厅局一把手,建立了外出请示报告、定期专项述职、约谈、考核评价履职情况、对活动成效较差的单位实行追究等制度,设计了“四风”问题反向测评、省直单位作风建设“万人评议”等载体。
干部工作在状态,群众眼中有变化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要让领导干部灵魂受触动,正气压邪气,力争炼成‘刀枪不入,糖弹失效’的金刚不坏之身,形成不慕虚名地干、不掺水分地干、锲而不舍地干的浓厚氛围。”周本顺说。
近年来,用人导向不正,考核方法不科学,好干部用不起来,在干部队伍中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河北省委常委会面对这一突出问题,决心“定好法子、把好尺子、树好镜子”。省委完善了包括重要岗位干部党委初始提名、年轻干部破格选拔培养等7个方面17条具体措施。首次通过省委常委集体面试,在全省挑选了一批45岁左右、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省委还出台了《关于创新和完善干部目标综合考评机制的意见》等一个意见、三个办法。这些新机制、新办法将在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上发挥重要作用。
领导干部的变化体现在工作中。如今,河北省市县党员领导干部全部建立了联系点,分别联系一个县、一个村、一个户、一个企业、一个项目,到基层去,吃住农家,解百姓难。老百姓称赞说,大吃大喝明显少了,饭店门前冷清多了;铺张浪费明显少了,来人接待简单多了;特权现象明显少了,看不到警车开道了;服务态度明显好了,办事效率高多了。
从今年8月1日起,河北省取消和免征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省级预算部门正常公用经费定额压减10%,省市县三级在前3年平均水平基础上将本级2013年会议费支出压减10%,培训费和“三公”经费支出各压减5%;全省清理机关违规车辆10299辆,其中超编车辆5568辆,今年各级机关购车数量同比下降20%。
目前,河北克服“四风”的10件实事进展顺利,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取消O牌车、收回超标车、禁止超标接待等四项已基本完成。整改办公用房、整治吃拿卡要、减少收费项目9月底基本完成。打击“两抢一盗”、清理“吃空饷”、整治农药兽药残留物超标问题正在积极推进。